守“滬”日誌:暢通能源物資保供“動脈” 央企“壓艙石”助上海戰疫
中新社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繆璐)重要物資和能源供應是城市的生命線,為(wei) 了暢通保供“大動脈”,中國遠洋海運、中國航油、中國三峽集團等央企迎難而上,發揮“壓艙石”作用,通過各種方式為(wei) 上海戰疫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長江沿線的40多條航線上,140餘(yu) 艘運營船舶繁忙穿梭著,這些船上,運送著大米、蔬菜、食用油、飲用水、麵粉等民生物資、聚丙烯聚乙烯等醫療物資原材料和建設方艙所需的設備等。
據中遠海運集團介紹,受疫情影響,長三角公路運輸出現阻滯,但水路受影響較小。結合這一形勢,集團迅速調動航運資源,在長江各港口開通“陸改水”,優(you) 先保障防疫和重要生產(chan) 、生活物資的運輸。同時,中遠海運積極擴容各地到上海的“海鐵聯運”服務,加快配送速度。
通過“陸改水”和“陸改鐵”的方式,中遠海運集團已從(cong) 蘇浙皖以及江西、重慶、山東(dong) 、遼寧等地向上海運送5500多噸大米、麵粉、蔬菜、食用油、飲用水等民生物資,保障著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民生。
為(wei) 保障全球供應鏈不間斷,確保在全球航行的1400多艘船舶、投資的58個(ge) 碼頭和全球航線服務不斷不亂(luan) 。疫情以來,中遠海運集團所屬中遠海運集運有95條集裝箱航線掛靠上海港,平均每周約36艘,每天5艘以上自營船舶靠泊上海港,進行裝卸作業(ye) 和離泊。
中遠海運集運全球海運操作中心總經理王斌表示,公司利用信息化技術,采取遠程辦公方式,發揮電商平台和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開展線上訂艙、換單、提放箱等營銷和作業(ye) 服務,確保全球航線網絡運輸服務正常開展。
66名員工,24小時輪班奮戰,為(wei) 的是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空中生命線”的絕對暢通。疫情防控期間,虹橋機場各駐場航空公司運力進行了較大調整,中國航油華東(dong) 公司堅持24小時全時域不間斷供油保障,克服疫情帶來的諸多困難,開展航油的正常采購、運輸、儲(chu) 存、檢測、加注等一係列工作,確保航油供應穩定。
4月10日至18日,中國航油華東(dong) 公司還保障了上海新空直升機有限公司從(cong) 上海飛往義(yi) 烏(wu) 、合肥、宣城、蕪湖、連雲(yun) 港五地23架次約17.4萬(wan) 管核酸樣本送檢的緊急飛行任務。
“慢下來”的上海,仍需要油電網絡支撐眾(zhong) 多應急和保供車輛。中國石化上海公司在3小時完成500餘(yu) 人員駐站,確保保供不打烊。中國石化駐滬各企業(ye) 也在第一時間統籌做好防控和生產(chan) 經營,在封控區域內(nei) 確保200餘(yu) 座正常營業(ye) ,為(wei) 特殊車輛用油及民生物資運輸提供保障。
作為(wei) 上海重要的電力來源,三峽集團每年向上海供電超過410億(yi) 度,占上海年用電量的近1/3。為(wei) 支持上海抗疫,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大幅增加向上海的直接供電,今年3月的供電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0%。另一方麵,自三月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經營公司、中遠海運散運公司等,也積極統籌運力資源,確保上海主力電廠的電煤供應。
在央企發揮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下,充分解決(jue) 了上海疫情“攻堅戰”的後顧之憂。正如滬上專(zhuan) 家所言,疫情防控壓力下,後勤保障越穩健,前方戰疫的士氣和後勁就越充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