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疫情之下書香回歸:看似走遠 卻在歸途

發布時間:2022-04-22 09:31: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南京4月21日電 題:疫情之下書(shu) 香回歸:看似走遠 卻在歸途

  中新社記者 楊顏慈

  隨著2022年全民閱讀日的臨(lin) 近,對讀書(shu) 的關(guan) 注成為(wei) 熱點。疫情之下,實體(ti) 書(shu) 店持續承壓。但直播賣書(shu) 、APP聽書(shu) 、網絡閱讀等新業(ye) 態紛至遝來。書(shu) 香看似走遠,卻在歸途。

  江蘇省全民閱讀辦和江蘇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21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2021年度該省居民閱讀狀況調查的主要結果。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省的紙質圖書(shu) 閱讀率、閱讀量雙雙下降。但人均閱讀時長和數字閱讀率、數字閱讀量出現增長。被調查居民人均每天閱讀時長為(wei) 77.79分鍾,同比增長7.32分鍾。

  在針對成年居民的調查中,“雲(yun) 端”看書(shu) 幾乎成為(wei) 首選。電子媒介閱讀、電子書(shu) 閱讀、聽書(shu) 紛紛上升。電子媒介閱讀率為(wei) 87.60%,電子書(shu) 閱讀率為(wei) 64.38%,聽書(shu) 率為(wei) 37.93%。人均電子書(shu) 閱讀量已達10.24本,人均聽書(shu) 3.26本(篇)。

  一升一降的數據顯示,讀書(shu) 正漸漸從(cong) 線下向線上轉移。人們(men) 的閱讀習(xi) 慣發生轉變,加上“兜售知識”的入局者增多,實體(ti) 書(shu) 店的生存困境顯而易見。

  中新社記者發現,曾經的高顏值書(shu) 店正在減少。以轉型、跨界“殺入賽道”的獨立書(shu) 店,在經過了前幾年的風口後,“網紅”濾鏡褪去,書(shu) 店的高顏值卻難換高產(chan) 值,陷入關(guan) 門潮。

  在南京河西地區一家全國知名的連鎖跨界書(shu) 店中,書(shu) 店被分割為(wei) 咖啡區和圖書(shu) 區。記者看到,咖啡區的二十多個(ge) 座位座無虛席,但選購圖書(shu) 的人卻寥寥。

  南京市民郝媛很喜歡去各地的特色書(shu) 店打卡。在她看來,同質化嚴(yan) 重,缺乏吸引顧客的垂直領域,使得很多“網紅”書(shu) 店僅(jin) 適合打卡卻不會(hui) 被“二刷”。“早些年,獨立書(shu) 店、跨界書(shu) 店非常流行。但逛的人多、買(mai) 的人少,能生存下來的獨立書(shu) 店,往往有自己的‘獨門秘籍’,比如獨家授權、聯名辦展、細分書(shu) 籍等,僅(jin) 靠與(yu) 咖啡店、花店、買(mai) 手店等聯合經營,是難以延續的。”

  江蘇省社情民調中心高級統計師李誌勇認為(wei) ,江蘇省閱讀設施使用率的下降,一方麵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公共圖書(shu) 館、實體(ti) 書(shu) 店等陣地設施難以正常運營;另一方麵,則受到數字閱讀、線上購書(shu) 興(xing) 起等的衝(chong) 擊。

  線下的困局倒逼著書(shu) 香向線上“飄”。不難發現,過去兩(liang) 年中,圖書(shu) 直播迅速在電商、短視頻等平台生根發芽,多平台共同助推下,圖書(shu) 直播的市場不斷走高。

  花式翻新的“網紅”書(shu) 店,在資本和熱情退潮後,最是考驗“本貌”。線下書(shu) 店雖然式微,但線上賣書(shu) 、雲(yun) 端看書(shu) 卻走俏起來。

  中國閱讀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南京大學教授徐雁認為(wei) ,這一現象反映了從(cong) 讀書(shu) 到閱讀的過程。通過線上閱讀、聽書(shu) 等渠道,閱讀的內(nei) 涵不斷寬泛,閱讀方式更加多元化。“知識觸手可及,觸耳可聽,可以在娛樂(le) 中學習(xi) ,在健身時學習(xi)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來說,書(shu) 香非但沒有走遠,反而越來越濃。”(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