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民警14天守護封控小鎮:記錄群眾需求,每完成一項就畫個勾
中新網鹽城4月20日電 作者 穀華 陳誌偉(wei)
4月19日17時,江蘇鹽城市鹽都區龍岡(gang) 鎮在經曆了14天連續封控後,最後一塊封控區順利解封。
“區域內(nei) 14天無新增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任務完成了。”鹽城市公安局鹽都分局龍岡(gang) 派出所民警彭金山站完最後一班崗,脫下防護服擦了擦額頭的汗,長舒了一口氣。疲憊的麵龐,微黑的眼圈,深邃的目光始終堅定如炬。
鹽都區龍岡(gang) 鎮,轄區人口約7.3萬(wan) 。4月6日,一例新冠肺炎陽性病例的出現,讓這個(ge) 小鎮成為(wei) 城市的焦點。
疫情發生後,根據上級部署,覆蓋中心集鎮區域的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連晚劃定。屬地的龍岡(gang) 派出所迅速成立封控區黨(dang) 員突擊隊,所領導陳華傑、嚴(yan) 文文帶頭衝(chong) 在一線,6名民警、20餘(yu) 名輔警化身“大白”連夜上陣。
封控區麵積約有7000平方米,是個(ge) 集中居住點,原先煙火氣很濃,超市、小吃店、小賣部應有盡有。
“每天2班倒,每個(ge) 班次12小時,主要負責封控區6個(ge) 點位的巡邏、值守。”派出所民警唐超介紹,值守點位24小時不能離崗,每隔半小時就要巡邏一遍,禁止人員流動。
4月8日,鹽都區龍岡(gang) 鎮封控的第三天,當日氣溫已攀升至28℃。彭金山和同事們(men) 搭建值守用的簡易棚子,平時很簡單的動作,看上去有點笨拙。防護服、腳套、手套密不透風,透過防護隔離麵罩,可以看到臉上黃豆粒大的汗珠。
封控區裏工作時間長,又要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工作時盡量少喝水,上廁所不方便,盡量克服困難。”民警吳亮亮說。
封控區裏老人居多,民眾(zhong) 的困難和需求也多樣化。居民王大爺家煤氣罐沒氣了,燒菜煮飯成了問題。民警李虎成第一時間聯係社區幹部和燃氣公司,在按規定消毒後,協調專(zhuan) 業(ye) 醫護人員當天送氣上門安裝。
送米送菜送藥、換煤氣、發生活用品、入戶核酸、宣講防疫政策……和負責外圍保障的社區工作人員一樣,封控區裏的民警、輔警們(men) 幾乎“無所不能”。
在值守點的桌上,民警的筆記本上動態更新著日誌,記錄著每日巡邏情況、群眾(zhong) 需求,每完成一項,後麵就畫一個(ge) 勾。
4月12日,根據上級統一部署,龍岡(gang) 鎮外圍的防範區、部分管控區動態調整了,僅(jin) 剩封控區和剩餘(yu) 的2個(ge) 管控區。“疫情形勢好轉了,任務變輕了!”值守的“大白民警”相互打趣說。
其實,他們(men) 身上的任務並不輕。和許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一樣,本輪疫情發生後,龍岡(gang) 派出所承擔著疫情社會(hui) 麵防控、卡口和封控區值守的任務,很多民警、輔警已連續在單位吃住30多天了。
“夜裏不忙時,和家人孩子通過視頻說說話,或許這是一天中最放鬆的時間了。”彭金山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