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讓農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

發布時間:2022-04-22 09:33: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疫情挑戰下,如何抓好抓牢“米袋子”“菜籃子”?

  光明網評論員:在備戰春耕的重要節點,在中央一再強調疫情防控、春耕生產(chan) 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的當下,依然有農(nong) 民表示,人到不了農(nong) 田,農(nong) 機上不了路,農(nong) 資流通不起來。近日,華北某縣農(nong) 民向記者吐槽,在原本農(nong) 忙的季節,他們(men) 隻能趁著巡邏人員不注意,清晨偷偷摸摸下地幹點農(nong) 活;采摘的蔬菜隻能通過防疫卡口托關(guan) 係倒給菜販子……

  今年的春耕,在疫情的影響下尤為(wei) 艱難。其麵臨(lin) 的更多不利因素包含但不限於(yu) 因疫情阻隔交通造成的農(nong) 業(ye) 物資的流通不暢,因隔離政策造成人員到位不足,因國際局勢緊張造成化肥價(jia) 格拉漲加速。身為(wei) 農(nong) 民,在春耕最忙的時候,在麵臨(lin) 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幹農(nong) 活,肯定不是一種正常現象。為(wei) 什麽(me) 這種不正常現象在不止一地反複出現?原因就在於(yu) ,一些地方政府沒有正確領會(hui) 中央精神,沒有做好疫情防控與(yu) 春耕生產(chan) 兩(liang) 手抓,以一刀切的“懶政”應對疫情防控。所以,我們(men) 更要好好算算春耕與(yu) 疫情防控這兩(liang) 本賬。

  打開春耕的賬本,這筆帳簡單直觀。從(cong) 農(nong) 民的角度來說,“春天不種,秋天收啥”,是最樸素的道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做好個(ge) 人防護的前提下,在春天播下種子,收獲的是米袋子,是這一年最重要的一筆收入,更是麵對生活的信心。從(cong) 整個(ge) 社會(hui) 來說,抓實抓好春耕生產(chan) ,打下的是全年糧食豐(feng) 收的基礎。而糧食安全是關(guan) 係到國民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是國之大者。

  從(cong) 疫情防控來說,這筆帳就不那麽(me) 簡單。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是當下抗擊疫情的總體(ti) 原則。某地一旦發生疫情,政府不僅(jin) 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設備購置、物資儲(chu) 備、流調督導和民生保障,也要投入大量人力成立防控隊伍、進行社區管理、核酸檢測等日常工作。疫情還有可能造成當地的經濟社會(hui) 的停擺,在一些情況下地方主官會(hui) 因為(wei) 履職不力等問題丟(diu) 了頭上的烏(wu) 紗帽。因而,不管是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進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所有區域農(nong) 戶家門、大棚和農(nong) 用車輛都被貼上封條,對一些地方、一些官員而言,無疑來得最方便、最直接、最省事。

  但我們(men) 的糧食生產(chan) ,終究是靠農(nong) 民一隴地一隴地翻出來的,一個(ge) 大棚一個(ge) 大棚種出來的。讓農(nong) 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才有了以後的各種可能性。封條之下,農(nong) 民不能上路,農(nong) 機不能下田,農(nong) 資不能下擺,封住的也是豐(feng) 收的可能性。統籌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做到防疫與(yu) 生產(chan) “兩(liang) 不誤”,是我們(men)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同樣,在疫情防控與(yu) 春耕生產(chan) 這個(ge) 同構的問題中,算好兩(liang) 本賬,既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的複雜性、艱巨性、反複性,又確保糧食安全這個(ge) “國之大者”,讓春耕順利進行,更考驗執政智慧與(yu) 責任擔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是農(nong) 業(ye) 主要預期目標之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日前也表示,春播糧食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麵積9.4億(yi) 畝(mu) 。要完成這個(ge) 目標,就需要推動各項防控措施在農(nong) 村落細落實,阻斷疫情在農(nong) 村地區傳(chuan) 播的同時,盡全力為(wei) 農(nong) 民春耕春播提供全鏈條服務,力爭(zheng) 做到農(nong) 時一天不耽誤、農(nong) 戶一戶不落下、農(nong) 田一畝(mu) 不撂荒。

  疫情進入第三個(ge) 年頭,我們(men) 積累了很多差異化精準防控經驗,常態化疫情防控也對“精”和“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嚴(yan) 峻的形勢下,我們(men) 不僅(jin) 要堅持這些來之不易的經驗,更要開動腦筋、分解任務。一些地方實踐的錯棚勞作、錯時作業(ye) 等差異化種植措施要得到進一步推廣,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層層加碼、簡單粗暴的政策要得到立刻糾正,確保疫情“不失控”,生產(chan) “不失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