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個貫通,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
【思想匯】
作者:於(yu) 文秀(黑龍江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孫玉秀(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哈爾濱金融學院講師)
編者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1年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講話中指出,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強調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yang) ,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要發揮培養(yang) 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jun) 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yang) 基地,培養(yang) 高水平複合型人才。
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對於(yu) 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力不斷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培養(yang) 無疑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我國對青年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一直十分重視,許多高校經過積極探索,在培養(yang) 方式方法上取得一定經驗,但仍在很多方麵有待完善。總體(ti) 看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關(guan) 鍵在於(yu) 完善培養(yang) 模式的三個(ge) 貫通,即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的貫通、培養(yang) 機製的貫通、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與(yu) 思政教育的貫通。
打破階段教育壁壘,推動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的貫通
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是一項需要從(cong) 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進行有序銜接與(yu) 貫通的係統工程。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現實是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yang) 目標和培養(yang) 機製層麵存在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培養(yang) 質量的提升。雖然新高考的改革與(yu) 推進在某些層麵已見成效,但學生的功利化選科、高校招生錄取模式的未同步跟進以及高校人才培養(yang) 模式與(yu) 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脫節等,還是會(hui) 影響我國對拔尖創新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的培養(yang) 。因此,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需要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聯手,打破階段性教育的壁壘,構建基礎教育的課業(ye) 與(yu) 高等教育的專(zhuan) 業(ye) 貫通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人才培養(yang) 定位、培養(yang) 內(nei) 容以及培養(yang) 環境等方麵製定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融會(hui) 貫通的長效機製。
具體(ti) 而言,在人才培養(yang) 定位方麵,我們(men) 要將學生獲取基礎學科知識和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視作一個(ge) 統一的整體(ti) ,結合拔尖人才培養(yang) 需求,將注重理論知識學習(xi) 成果的傳(chuan) 統課業(ye) 設計與(yu) 注重學習(xi) 過程和能力提升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進行有效融合;同時,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進行多方位、多層麵、多角度的溝通與(yu) 協作,以學生發展為(wei) 中心,以素質培養(yang) 為(wei) 本位,依托拔尖人才培養(yang) 平台,形成以培養(yang) 既具備堅實理論基礎又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wei) 導向的、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貫通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人才培養(yang) 內(nei) 容方麵,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的貫通要具體(ti) 落實在教學內(nei) 容與(yu) 課業(ye) 體(ti) 係的整體(ti) 性、連貫性與(yu) 銜接性等方麵。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要進行有效溝通,整合、構建新的教學內(nei) 容體(ti) 係,無論是課業(ye) 學習(xi) 還是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課程設置上既要呈現階段性特色,又要做到有效、無縫銜接,讓知識的部分與(yu) 整體(ti) 、外延與(yu) 內(nei) 涵統籌、和諧。同時,要堅持課內(nei) 外並重、多學科兼容、多方麵發展的原則,探索適合學生自主學習(xi) 、可以引導學生獲得方法和能力,並以專(zhuan) 業(ye) 課程內(nei) 容為(wei) 載體(ti) 的課業(ye) 體(ti) 係,將知識、能力與(yu) 情感態度自然融入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讓學生在完成課業(ye) 任務和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過程中明晰“牆高基下,雖得必失”的深刻道理,懂得隻有掌握大量的基礎學科知識,並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將來在精深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時才會(hui) 厚積薄發、有所建樹。
此外,針對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還需要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聯手協作,營造兼具學術氛圍與(yu) 人文氣息的開放、寬鬆、一體(ti) 化的人才成長環境。同時還要打破各種限製,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促進多方多元交流互動,加快拔尖人才培養(yang) 的融會(hui) 貫通。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貫通
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是提升拔尖人才培養(yang) 的又一關(guan) 鍵所在。作為(wei) 拔尖人才培養(yang) 重鎮的高等教育要立足教育新格局,進一步完善並優(you) 化“本—碩—博”貫通的一體(ti) 化人才培養(yang) 機製,製定既可以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又有利於(yu) 人才培養(yang) 質量提升的拔尖人才培養(yang) 計劃,拉長高等教育拔尖人才培養(yang) 的縱向維度。
“本—碩—博”貫通式培養(yang) 不是分段式培養(yang) 模式的簡單拚湊,要加強三個(ge) 階段培養(yang) 方案的有機銜接,統籌製定既具有延續性而有彈性的培養(yang) 方案。雖然“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已提出多年,但是多數仍停留在“形通”層麵,想要真正做到“神通”仍有很大探索空間和研究價(jia) 值。以往,傳(chuan) 統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課程學習(xi) 和科學研究,因貫通性不夠導致階段性特點過於(yu) 分明,從(cong) 所學課程的知識結構上來看,本科階段基礎知識積累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的係統性都不夠,到了碩士、博士階段,斷裂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結構和單向度的專(zhuan) 業(ye) 思維邏輯遠遠達不到學科應用與(yu) 深度科研的要求,嚴(yan) 重阻礙了對潛在拔尖人才的發掘與(yu) 培養(yang) 。因此,高校需徹底打通傳(chuan) 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yang) 計劃,形成富有彈性而又一脈相承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對現有學科專(zhuan) 業(ye) 體(ti) 係進行調整升級,在培養(yang) 環節上優(you) 化可以貫通基礎學科與(yu) 專(zhuan) 業(ye) 學科的課程體(ti) 係,形成銜接有序、逐級遞進、滲透融合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促進拔尖人才知識的貫通與(yu) 能力的貫通。圍繞拔尖人才培養(yang) 目標,各高校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搭建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學科與(yu) 應用學科交叉培養(yang) 的多維課程結構,提高知識體(ti) 係的貫通性,尊重學生個(ge) 性發展,製定更加靈活開放的選課製度,深化特色學分製改革,創新學業(ye) 成績構成,賦予學生更大自由選擇空間,為(wei) 拔尖人才自我知識體(ti) 係的建構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ang) 提供寬鬆而廣闊的培養(yang) 平台。貫通式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不但可以打破相對封閉、單一的培養(yang) 環境,還可以簡化教學重疊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內(nei) 容重複,提升教學效率,優(you) 化教學資源,有效促進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
此外,“本—碩—博”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貫通還需進一步建設精良的教師隊伍。不斷完善和升級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的卓越師資隊伍是完成培養(yang) 拔尖人才新使命的必要保障。目前一些基礎學科尚未形成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梯隊式師資團隊,特別是在“本—碩—博”貫通人才培養(yang) 模式執行過程中,缺少能夠主動適應貫通培養(yang) 要求、關(guan) 注不同階段人才培養(yang) 狀態,具有一體(ti) 化人才培養(yang) 意識的高素質創新型的骨幹教師團隊。必須建立健全有利於(yu) 形成優(you) 質師資團隊的長效管理機製,通過培養(yang) 教學與(yu) 科研雙卓越的學科帶頭人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凝聚適應“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yang) 的高水平教師團隊,使貫通式人才培養(yang) 真正做到“形通”與(yu) “神通”兼備。
內(nei) 化立德樹人,促進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與(yu) 思政教育的貫通
拔尖人才的培養(yang) 也要與(yu) 時俱進,內(nei) 化立德樹人,推動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與(yu) 思政教育協同前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需要推動知識與(yu) 能力的貫通式培養(yang) ,更要強化思想上的貫通培養(yang) ,將思想政治教育無縫貫穿於(yu) 教育的全過程,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wei) 一種傳(chuan) 承式教育,通過專(zhuan) 業(ye) 與(yu) 思政的貫通,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避免單純依賴思政課程對人才進行價(jia) 值觀引領,實現對人才的思想塑造、行為(wei) 引導和價(jia) 值引領,培養(yang) 既具有紮實的專(zhuan) 業(ye) 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又具有健全的人格及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並擁有更高的道德責任和精神追求的拔尖人才。
專(zhuan) 業(ye) 與(yu) 思政的貫通,不應是專(zhuan) 業(ye) 課程與(yu) 思政課程的簡單相加,應強化專(zhuan) 業(ye) 與(yu) 思政貫通的意識,在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拔尖人才樹立熱愛祖國、奉獻祖國的堅定信念。在教學內(nei) 容上,應依據專(zhuan) 業(ye) 定位及人才培養(yang) 特色,在實現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能力目標的基礎上,挖掘隱含在課程知識點背後的思政元素,依托專(zhuan) 業(ye) 教材、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手段,找準融合點,將科學思想、人文精神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髓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教學中,將求真、務實、嚴(yan) 謹的治學和工作態度,堅毅、創新的科學研究精神,以及奉獻祖國的愛國情懷傳(chuan) 遞給學生,啟智潤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在專(zhuan) 業(ye) 課學習(xi) 中完成對學生理想信念潤物無聲的指引,做到科學教育、學科教育與(yu) 人文教育融會(hui) 貫通,充分發揮“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的課程思政的核心作用。從(cong) 而在協同育人模式下提升專(zhuan) 業(ye) 與(yu) 思政貫通的有效性,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不斷完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模式,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勢在必行。要將拔尖人才培養(yang) 過程視作一個(ge) 整體(ti) 進行把握,逐步推動課業(ye) 與(yu) 專(zhuan) 業(ye) 的貫通、完善培養(yang) 機製的貫通、促進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與(yu) 思政教育的貫通,構建內(nei) 涵與(yu) 外延雙向驅動的貫通式拔尖人才培養(yang) 新格局,實現通過“拔尖計劃”培養(yang) 中國的大師的教育願景,為(wei) 國家重大戰略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