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產業興旺促鄉村全麵振興

發布時間:2022-04-26 10:14: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安淑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必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解決(jue) 農(nong) 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隻有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才能更好推動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

  近年來,我國支持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係列政策措施不斷落地,推動實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繼續穩定發展,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農(nong) 林牧漁業(ye) 增加值約8.14萬(wan) 億(yi) 元,占農(nong) 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重的48.8%;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條發展更加成熟,2020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23.2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加1.2萬(wan) 億(yi) 元,全國農(nong) 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加值為(wei) 16.69萬(wan) 億(yi) 元,隨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電商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2020年,全國農(nong) 林牧漁業(ye) 休閑觀光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管理服務實現增加值6213億(yi) 元,建設了一批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的特色產(chan) 業(ye) 鎮(鄉(xiang) )和超1億(yi) 元的特色產(chan) 業(ye) 村;技術、人才等要素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支撐不斷增強,2020年,農(nong) 林牧漁業(ye) 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培訓與(yu) 人力資源服務增加值分別為(wei) 2515億(yi) 元、1520億(yi) 元,農(nong) 業(ye) 信息技術、農(nong) 業(ye) 金融等其他支持服務增加值為(wei) 3717億(yi) 元,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加快向農(nong) 業(ye) 流動。

  總的來看,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良好,仍有廣闊發展空間,關(guan) 鍵要在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方麵繼續夯實,當前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項也需及時補足和加強。一方麵,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和競爭(zheng) 力仍不夠強,表現出門類不全、規模較小、鏈條較短、布局較散的特征;鄉(xia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程度不高,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麵都亟待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質量效益和農(nong) 民獲得的增值收益都比較低;一些地方同質化競爭(zheng) 現象比較突出,產(chan) 業(ye) 的內(nei) 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都需增強。另一方麵,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水平和能力有待提升,主要是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較為(wei) 粗放,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技術和裝備等較為(wei) 薄弱,農(nong) 業(ye) 標準化建設推進較為(wei) 緩慢,這些都製約了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業(ye) 的發展。與(yu) 此同時,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資源要素和配套設施支撐仍不足,製約城鄉(xiang) 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障礙依然存在,資金穩定投入機製尚未建立,技術研發支持力度不夠,人才激勵保障機製尚不健全,鄉(xiang) 村交通物流、網絡通信、倉(cang) 儲(chu) 冷鏈、商業(ye) 網點等設施建設也有待加強。

  要解決(jue) 好這些現實問題,需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聚焦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的要求,順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立足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征,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優(you) 勢資源為(wei) 依托,以科技創新為(wei) 支撐,以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路徑,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的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一是做強做優(you) 現代農(nong) 業(ye) 。聚焦產(chan) 業(ye) 現存的關(guan) 鍵薄弱環節切實發力,繼續培育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加快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提升農(nong) 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形成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加快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標準體(ti) 係建設,規範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和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監管,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逐步形成與(yu) 國際接軌的國家農(nong) 業(ye) 標準化體(ti) 係;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設體(ti) 係,培育彰顯地域特色的“新名片”。

  二是發展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重點是依托鄉(xiang) 村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優(you) 勢,按照“集鏈成群”的思路,以工補農(nong) 、以工促農(nong) ,讓一產(chan) 能夠“接二連三”,健全產(chan) 業(ye) 鏈、融合創新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jia) 值鏈,推動農(nong) 業(ye) 向“生產(chan) +加工+科技”一體(ti) 化全產(chan) 業(ye) 鏈條方向發展,提高綜合效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nong) 民。還需依托縣域鏈主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龍頭、擴生產(chan) 基地、帶廣大農(nong) 戶、創區域品牌,選擇市場空間大、經濟效益高、資源後備足、比較優(you) 勢大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來發展“一縣一業(ye) ”,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使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

  三是培育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全麵挖掘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和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拓寬產(chan) 業(ye) 門類,重點發展鄉(xiang) 村休閑旅遊、農(nong) 村電商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依托鄉(xiang) 村獨特資源優(you) 勢,推動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教育、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各類休閑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同時,加快培育農(nong) 村電子商務主體(ti) ,優(you) 化農(nong) 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擴大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覆蓋麵,暢通產(chan) 品進出鄉(xiang) 村的通道。

  四是充分發揮功能性平台的作用。依托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中小微企業(ye) 集聚區等平台,加強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和政策集成,培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特別是要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依托國家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平台、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孵化實訓基地等,健全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機製,大力推進技術攻關(guan) 和轉化應用。

  五是不斷完善支撐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礎設施。既要健全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加強城鄉(xiang) 交通、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和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製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物流短板,又要瞄準構建世界一流數字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目標,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應用。

  此外,還需在健全要素保障體(ti) 係上下功夫。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製約城鄉(xiang) 要素流動的堵點,促進要素資源更多向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流動。重點在放活土地要素、完善財政支農(nong) 投入機製、完善人才發展機製等方麵切實發力,持續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動力、活力和競爭(zheng) 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