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製改革不斷深化:減稅“紅利”助力企業前行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近兩(liang) 年產(chan) 業(ye) 鏈工藝創新研發,對資金需求增加,這對我們(men) 來說是不小的壓力。”廣西華遠金屬化工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說,對於(yu) 稅費優(you) 惠政策的利好,他們(men) 有著深刻的感受,“去年以來,我們(men) 享受到了282萬(wan) 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近500萬(wan) 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還緩繳了20多萬(wan) 元的稅款。這些真金白銀的優(you) 惠,讓我們(men) 有更多資金投入研發,抓住更多機遇。”
更大規模留抵退稅、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擴大“六稅兩(liang) 費”減免……今年以來,一係列組合式減稅降費新政策出台,讓無數企業(ye) 收到了實實在在的“稅惠”紅包。
稅收,關(guan) 係國計與(yu) 民生;稅收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稅製改革始終秉承減輕稅負的導向,向著更加規範、公平、高效的方向推進。隨著財稅體(ti) 製不斷完善,減稅降費持續落地,企業(ye) 和個(ge) 人減輕了稅費“包袱”,市場活力不斷激活,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今年4月1日至20日,留抵退稅到賬金額達4552億(yi) 元。今年累計辦理留抵退稅5785億(yi) 元。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7.6萬(wan) 億(yi) 元。2021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wan) 億(yi) 元。
“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由726億(yi) 元提升至3600億(yi) 元,年均增長37.8%。
1 稅製改革構建更科學的現代稅收體(ti) 係
稅製改革,是推進稅收現代化進程的“重頭戲”。2016年5月1日零時,溫州商人陳生在北京民族飯店開出了中國餐飲住宿業(ye) 首張增值稅專(zhuan) 用發票,標誌著征收了66年的營業(ye) 稅成為(wei) 曆史。隨著“營改增”試點的全麵推開,增值稅實現對全行業(ye) 的覆蓋,增值稅抵扣鏈條打通,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重複征稅問題。這場被稱為(wei) “中國稅製分水嶺”的重大改革,涉及近1600萬(wan) 戶企業(ye) 納稅人、1000萬(wan) 自然人納稅人,當年便直接減稅超過5000億(yi) 元。
此後,增值稅改革步入快車道,向著降低稅率、減並稅率檔次、簡化稅製的方向邁進——增值稅率由四檔降為(wei) 三檔;製造業(ye) 等行業(ye) 稅率由16%降至13%,交通運輸業(ye) 等行業(ye) 稅率由10%降至9%。當前,稅率三檔並兩(liang) 檔已確定為(wei) 改革方向。2019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製度建立;今年,更大規模的留抵退稅開始實施,全額退稅範圍擴大到更多行業(ye) 和小微企業(ye) ,多年來的存量留抵稅額也可一次性全部退還。
個(ge) 人所得稅改革,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政策紅利正精準落入人們(men) 的“錢袋”。2018年,個(ge) 人所得稅起征標準提高至每月5000元,並開始適用新的稅率表,成為(wei) 新一輪個(ge) 稅改革的重要起點。2019年,住房、教育、醫療、贍養(yang) 老人等六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開始實施。至此,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基本形成。今年3月,隨著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納入個(ge) 人專(zhuan) 項附加扣除,個(ge) 稅附加扣除製度進一步完善,覆蓋了更多重點需求人群。
隨著我國稅製改革全方位實施,更多稅種、更多關(guan) 鍵領域取得突破,稅製模式不斷優(you) 化。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施行,成為(wei) 我國第一部專(zhuan) 門體(ti) 現“綠色稅製”的單行稅法;2020年,資源稅法實施。資源稅、環保稅、企業(ye) 所得稅等“多稅共治”的綠色稅製體(ti) 係逐步完善,為(wei) 綠水青山拉起“保護網”。
立良法方得善治。隨著“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成為(wei) 財稅改革的重點目標,我國稅收法定進程緊鑼密鼓、穩定推進。環境保護稅法、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現行18個(ge) 稅種已有12個(ge) 完成立法,2012年,這個(ge) 數字僅(jin) 為(wei) 3個(ge) 。
各項稅製改革落地有聲,迅速惠及市場主體(ti) ,稅收調節作用不斷增強,一個(ge) 稅製合理、稅負穩定、結構優(you) 化、管理規範的中國現代稅製體(ti) 係正在逐步建成。
2 減稅降費為(wei) 企業(ye) 注入“源頭活水”
焊花飛濺、機器轟鳴,走進江西遂川工業(ye) 園的鑫遠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開足馬力趕生產(chan) 進度的火熱場景映入眼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銷售有些不暢。但也有好消息,稅務部門告知有一筆150萬(wan) 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馬上可辦理,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公司負責人鄧飛說道。
4月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ye) 收到留抵退稅“禮包”,退稅資金直接緩解了現金流壓力,在這場疫情“倒春寒”中照亮了無數企業(ye) 的發展之路。
近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再發文件,進一步加快留抵退稅進度。數據顯示,4月1日至20日,留抵退稅到企業(ye) 賬戶金額已達4552億(yi) 元,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老的留抵退稅政策退稅1233億(yi) 元,今年已累計辦理留抵退稅5785億(yi) 元。
減稅、退稅、緩稅……一項項稅費優(you) 惠政策接連出台,為(wei) 企業(ye) 減輕了負擔,增添了創新和發展的底氣和信心。2016年至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7.6萬(wan) 億(yi) 元;2021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wan) 億(yi) 元。
在這場減稅降費大潮中,科創企業(ye) 、製造業(ye) 企業(ye) 、中小微企業(ye) 等成為(wei) 政策關(guan) 注的重點群體(ti) 。
中小微企業(ye) 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生力軍(jun) ,也是受到疫情衝(chong) 擊最嚴(yan) 重的市場主體(ti) 。近年來的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精準聚焦中小微企業(ye) ,幫助其紓困解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ye) 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wan) 元至300萬(wan) 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ye) 所得稅”,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
“沒想到企業(ye) 所得稅還可以‘折上折’,減免幅度進一步提高後,我們(men) 企業(ye) 可在原來的優(you) 惠基礎上再多享受減免,比原先少繳32%呢,這讓我們(men) 備受鼓舞。”南京湖東(dong)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祁敏說道。
為(wei) 鼓勵企業(ye) 創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經曆了多次優(you) 化調整——2017年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2018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享受主體(ti) 擴大至所有企業(ye) 。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自1月1日起,企業(ye) 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chan) 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chan) 的按照無形資產(chan) 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政策持續加碼,力度不斷升級。自年初以來,財政部等部門已出台了20多項稅收支持政策,包括延續減稅政策,支持製造業(ye) 、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支持特殊產(chan) 業(ye) 紓困發展等。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減稅降費“放水養(yang) 魚”,千萬(wan) 企業(ye) 輕裝上陣,這些實打實的稅惠政策盤活了市場主體(ti) ,為(wei) 經濟的長遠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3 稅收征管改革提升稅收治理能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收征管改革不斷深化,與(yu) 稅收製度改革協同推進,走出了一條從(cong) “合作”到“合並”再到“合成”的實踐之路。
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ti) 製改革方案》,國稅地稅進一步加強合作;2018年,黨(dang) 的十九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省級及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2019年,原國稅、地稅兩(liang) 套金稅三期係統實現並庫。自此,稅收征管體(ti) 製改革大幕拉開,機構合並,流程簡化,征管效率顯著提高,辦稅繳費更加便利。
2021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以“合成”為(wei) 核心要義(yi) 的智慧稅務建設目標。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成為(wei) 一場繼往開來的深刻變革。
“新一輪變革體(ti) 現了稅收征管從(cong) 漸進式改革到全麵深化改革的理念躍遷,是在全麵依法治國框架下推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的係統性全方位優(you) 化,也是深度融入‘放管服’改革、貫徹落實依法治稅要求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指出。
“真的太省心了,不用去社保中心排隊,也不用來回跑了。”浙江樂(le) 清的白女士通過社保繳費“掌上辦”,不到5分鍾就完成了社保費補繳。辦稅繳費、發票辦理、信息報告、證明辦理,隨著智慧稅務係統的完成,很多“最多跑一次”事項都實現了在手機上“一指辦理”。
全麵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是《意見》的重要內(nei) 容。一年多以來,智慧稅務建設、發票電子化改革、稅收大數據共享應用等多項舉(ju) 措在各地得到落實。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台建成,24小時在線免費為(wei) 納稅人提供發票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
從(cong) 稅務幹部帶著稅票下戶“收稅”,到納稅人送申報表到稅務所 “報稅”,再到2018年個(ge) 人所得稅改革中打造自然人稅收管理係統,實現自動“算稅”,稅收征管現代化發展曆程格外清晰。從(cong) “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既提升了稅收征管服務水平、便利了納稅人,也降低了征納成本、帶來了稅收治理紅利。
一次次稅收征管改革,成就了稅收治理能級的一次次飛躍。今天,稅收征管模式正在向著專(zhuan) 業(ye) 化、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邁進,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