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重在抓好“三塊地”
作者:喬(qiao) 金亮
眼下,各地在推進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安徽省部分地區探索承包地“小田並大田”改革,江蘇省部分地區推進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廣東(dong) 省部分地區製定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辦法。這些實踐啟示我們(men) ,在“三農(nong) ”工作重心曆史性地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當下,務必要繼續用好農(nong) 村改革這個(ge) 法寶。
我國農(nong) 村改革由調整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開啟,新形勢下農(nong) 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這是因為(wei) ,進入新發展階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在經濟社會(hui) 中的基礎性地位沒有變,我國大國小農(nong) 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沒有變。農(nong) 村土地分為(wei) 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命根子”,關(guan) 係國家糧食安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村和諧穩定。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要繼續把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作為(wei) 農(nong) 村改革的主線,重在抓好“三塊地”。
承包地製度改革要與(yu) 小農(nong) 戶發展相協調。要把握好改革中的變與(yu) 不變。在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現有土地承包關(guan) 係不動不變的基礎上,通過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和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探索土地經營權流轉、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的多樣多變,推進土地資源優(you) 化配置。同時也要看到,小農(nong) 生產(chan) 方式是我國農(nong) 業(ye) 的長期基本現實。農(nong) 業(ye) 現代化需要適度規模,但小農(nong) 戶演變是個(ge) 曆史過程,即使到2035年,城鎮化率達到70%,仍將會(hui) 有四五億(yi) 人生活在農(nong) 村。要支持小農(nong) 戶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相結合,提升新型經營主體(ti) 聯農(nong) 帶農(nong) 能力。
宅基地改革要探索盤活利用閑置農(nong) 房。伴隨農(nong) 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不少村莊出現“空心化”現象,宅基地占地擴張與(yu) 大量閑置並存、審批管理嚴(yan) 格與(yu) “一戶多宅”並存等問題交織。宅基地是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中牽涉利益最複雜的領域,也是我國一項特殊的製度安排,與(yu)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等密切相關(guan) 。推進此項改革要以保障農(nong) 民基本居住權為(wei) 前提,賦予宅基地使用權作為(wei) 用益物權更充分的權能。要在依法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具體(ti) 實現形式,結合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nong) 房。
建設用地要建立“地盡其用”的機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突出問題,是農(nong) 村的建設用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近年來,不少地方探索出台了設施農(nong) 業(ye) 用地和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用地等政策。今後要解決(jue) “地從(cong) 哪來、怎麽(me) 用”的問題,從(cong) 而保障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理必要的用地需求。鄉(xiang) 村建設,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難度很大,主要還得靠盤活存量。當前農(nong) 村還有一些閑置建設用地,可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可通過土地整理等方式,節餘(yu) 出建設用地指標用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總體(ti) 較分散,還可探索點狀供地等新方式。
總體(ti) 看,推進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要切實維護農(nong) 民權益。因此,推進農(nong) 村改革,不能隻算經濟賬、眼前賬,還要算政治賬、長遠賬。比如,農(nong) 村土地既是生產(chan) 資料,也是兜底的社會(hui) 保障。那就不能簡單算經濟賬,當作一般的不動產(chan) 來進行政策設計。比如,承包地流轉如果隻講效益,就會(hui) 陷入“規模越大越好”“老板代替老鄉(xiang) ”的誤區,可能會(hui) 帶來社會(hui) 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要保障進城落戶農(nong) 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ti) 收益分配權。(喬(qiao) 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