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幸福生活花樣紅
小滿時節,天山南北百花盛開,各族群眾(zhong) 正為(wei) 美好生活而忙碌。
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阿熱勒鄉(xiang) 阿孜幹巴格村村民謝姆西努爾·麥麥提看著果園中的巴旦木樹枝頭掛滿果,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隻要種好巴旦木樹,生活就會(hui) 過得像花兒(er) 一樣紅。”
2005年,莎車縣將巴旦木確定為(wei) 主打特色林果產(chan) 業(ye) 。如今,全縣種植巴旦木93萬(wan) 畝(mu) ,成為(wei) 當地鞏固脫貧成果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致富樹”。
謝姆西努爾·麥麥提種有10畝(mu) 巴旦木,前兩(liang) 年因為(wei) 不懂種植技巧,產(chan) 量不多,收益不高。為(wei) 讓更多果農(nong) 掌握種植技術,加快巴旦木等林果業(ye) 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轉變,2018年起,莎車縣選派上千人次林果技術專(zhuan) 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學種植技術服務。經過持續培訓,謝姆西努爾·麥麥提熟練掌握了疏密改造、整形修剪等種植管理技術,“去年巴旦木畝(mu) 產(chan) 達到250公斤,10畝(mu) 地收入4萬(wan) 多元。今年開花坐果好,收入肯定差不了”。
阿熱勒鄉(xiang) 有巴旦木之鄉(xiang) 的美譽。每年巴旦木花競相盛開之際,這裏舉(ju) 辦的巴旦木花節都吸引著大量遊客。升級為(wei) 3A級旅遊景區的阿孜幹巴格村更成了網紅打卡村,村民吃上了旅遊飯。40歲的阿雜提古麗(li) ·托合提塔西就是其中之一,看到家鄉(xiang) 旅遊業(ye) 發展正旺,她不再外出打工,安心在村裏經營起農(nong) 家樂(le) 。“家門口聞著花香就能掙錢。”阿雜提古麗(li) ·托合提塔西告訴記者,農(nong) 家樂(le) 平常每日能收入700多元,讓她對生活充滿信心。
不僅(jin) 如此,一顆小小的巴旦木還接“二”連“三”,讓莎車縣實現了從(cong) 賞花到摘果再到巴旦木油等精深加工的產(chan) 業(ye) 鏈條式發展。
產(chan) 業(ye) 發展了,日子紅火了,環境也不斷優(you) 化。如今,得益於(yu) 新疆大力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一幅幅美麗(li) 圖景正在展開。
一座座秀美的庭院綠樹掩映、鮮花盛開,一條條硬化的小道錯落有致、橫臥田間……走進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十四團永安鎮十八連,一片田園美麗(li) 風光映入眼簾。“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有時間把家裏收拾得更好。生活在花園裏,我每天心情都暢快。”職工阿布杜拉·吾布裏分享著生活的變化,隻見他家中的四方庭院幹淨整潔,房前屋後種滿花草,雜物擺放得整整齊齊。
近年來,四十四團十八連牢固樹立生態優(you) 先、發展至上的理念,以產(chan) 業(ye) 項目為(wei) 抓手,補全基礎設施弱項,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發展夯基壘台,不斷提升連隊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的十八連還走上了發展特色旅遊之路,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做好圖市菜籃子、建好圖市後花園”的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之路……去年12月份,十八連被評為(wei) “2021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完成672個(ge) 連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經濟日報記者 馬呈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