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11家國企登陸A股 科創屬性凸顯
從(cong) 推進首發上市到將優(you) 質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再到探索多板塊分拆上市,今年以來國企資本運作提速加力。《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已有11家國企在A股上市,科創屬性企業(ye) 顯著增多。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近期國資委圍繞上市密集發聲,多地多家企業(ye) “後備軍(jun) ”蓄勢待發,國企上市將迎來新高潮,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值得關(guan) 注,國有科技型企業(ye) 、創新型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將成為(wei) 上市主體(ti) 。
上市動作頻頻
6月6日,中鋼集團所屬中鋼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洛耐”)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掛牌上市,首日漲幅超150.59%。
中鋼洛耐2020年8月由中鋼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鋼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重組而成,通過混改、員工持股等一係列改革舉(ju) 措,公司經營由虧(kui) 損近億(yi) 元到盈利連創新高。
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指出,中鋼洛耐要加快技術創新,努力成為(wei) 全球高端耐火材料領域的領頭雁;要深化內(nei) 部改革、增強企業(ye) 活力,努力成為(wei) 國企改革發展的排頭兵;要完善公司治理、強化規範運作努力成為(wei)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模範生。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國資國企係統混改上市動作不斷。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年內(nei) 已有7家央企控股公司和4家地方國企在A股上市,其中不乏中國海油、中國移動等“大塊頭”。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國企混改與(yu) 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表示,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的實施,具有發展潛力、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突出的優(you) 質國企紛紛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上市,今年以來在創業(ye) 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的創新型企業(ye) 、科創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顯著增多。
同時,國企分拆上市趨勢明顯。6月6日晚間,從(cong) 海康威視分拆出來的杭州螢石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首發過會(hui) 。此前,廣電運通子公司中科江南正式在創業(ye) 板上市,廣州國資係統完成首例“A拆A”。
“分拆上市有利於(yu) 理順母公司業(ye) 務架構、突出主業(ye) 優(you) 勢,也有利於(yu) 拓寬子公司融資渠道,實現子公司價(jia) 值。”朱昌明稱。
“後備軍(jun) ”蓄勢待發
上市是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和資本運營的重要方式,蓄勢待發的國企不在少數。
記者從(cong)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完成24家二三級企業(ye) 混改。下一步,將穩慎規範推進混合所有製改革,做好混改後評價(jia) ,推動深度轉換市場化經營機製。同時,將積極探索股份公司股權激勵,推動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wei) 積極股東(dong) ,加快推進化工實業(ye) 、裝備製造、生態環保等優(you) 質資產(chan) 和業(ye) 務板塊上市。
地方層麵也在積極部署上市工作。江蘇國資委旗下江西銅業(ye) 近日公告,擬將控股子公司江銅銅箔分拆至創業(ye) 板上市。廣州市國資委明確,將強化資本運作,2022年力爭(zheng) 新增上市公司2-4家,完成2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通過將資本鏈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加速產(chan) 業(ye) 鏈與(yu) 資本鏈對接融合,打造鏈網工程,做大產(chan) 業(ye) 規模。
浙江省國資委作為(wei) 實控人的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波舟山港”)從(cong) 2020年啟動寧波遠洋分拆上市,成功引進3家相關(guan) 省屬國企作為(wei) 戰略投資者,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請,去年9月獲證監會(hui) 受理。
“寧波遠洋IPO後,公司將形成‘大A套小A’的上市公司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提升航運服務整體(ti) 實力。”寧波舟山港黨(dang) 委書(shu) 記、總經理宮黎明稱。
專(zhuan) 精特新等獲重點支持
“要支持鼓勵國有科技型企業(ye) 上市,協調解決(jue) 各類難題,推動央地之間創新交流,既搭好平台,又鋪平道路。”翁傑明在6月8日的推廣“科改示範行動”經驗、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上強調。
近期,國資委多次對上市工作做出部署,提出要繼續加大優(you) 質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加強上市資源培育儲(chu) 備,孵化一批科技創新實力強、市場前景好的優(you) 質資源對接資本市場,要注重支持“雙百行動”“科改示範”等各類改革專(zhuan) 項工程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上市。
“不僅(jin) 近期,自推進國企深化改革以來,國資委一直提倡將部分優(you) 質國有資產(chan) 通過混改、資本證券化,也就是上市來實現保值增值,同時在這個(ge) 過程中也實現了這些資產(chan) (企業(ye) )的市場化,可以改良以前體(ti) 製機製的弊端,激活發展活力,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中航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超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朱昌明指出,從(cong) 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you) 化調整的角度來看,國企上市還是要圍繞主業(ye) 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展開,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值得關(guan) 注,國有科技型企業(ye) 和創新型企業(ye) 將成為(wei) 上市主體(ti) 。
“實現證券化是國企整個(ge) ‘十四五’的長期行為(wei) ,盈利能力強,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員工持股或者股權激勵等措施的企業(ye) 大概率更容易實現資產(chan) 證券化,將成為(wei) 模板案例推廣。”張超認為(wei) ,可以重點關(guan) 注如新材料、半導體(ti) 、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等專(zhuan) 精特新領域。
朱昌明同時強調,國企上市不是改革的終點而是新起點,國有上市公司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服務企業(ye) 改革發展和優(you) 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實現產(chan) 業(ye) 經營與(yu) 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運用並購、混改、股票增發、發債(zhai) 等一係列資本運營手段,充分發揮資本運營對產(chan) 業(ye) 的助力支撐,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