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種野生種質資源在這裏“安家”
紅色的錦帶花、白色的冰菊、粉紅色的芍藥、五顏六色的魯冰花開得正豔,野蘋果、野杏子、野歐洲李掛滿枝頭,望峰湖、醉心湖、翠月湖、平寧湖流水潺潺……
盛夏時節,年近70歲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園主任管開雲(yun) 站在伊犁植物園內(nei) ,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
經過12年的不懈努力,他帶領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園的籌建團隊,在祖國最西端建成一座現代植物園,讓上千種野生種質資源在這裏“安家”,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留下了珍貴基因。
伊犁河穀裏建起現代植物園
“第一次來到這裏,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蘋果花,像一朵朵白雲(yun) 綻放在山坡上,美得像一幅畫,就下定決(jue) 心將地址選在這裏。”管開雲(yun) 指著伊犁植物園科普館門前的照片說。他清楚地記得,那天是2011年4月27日。
彼時,管開雲(yun) 擔任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長、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主任。他在工作中發現,雖然該植物園已成為(wei) 全國最具沙漠特色的植物園,但其收集保育的主要是適應極端幹旱的種質資源。“能否建一個(ge) 植物園,對新疆豐(feng) 富的種質資源進行全方位的保育?”他不斷地思考著。
管開雲(yun) 的這一構想得到了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的支持,並引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關(guan) 注。他翻地圖、讀文獻、查數據,跑遍南北疆,將目光聚焦在伊犁河穀。
位於(yu) 西天山的伊犁河穀,三麵環山,氣候溫暖濕潤,物種資源豐(feng) 富,保存了大量的植物特有種、珍稀種和孑遺種,被植物學界認定為(wei) “中國11個(ge) 具有全球意義(yi) 的生物多樣性關(guan) 鍵地區之一”。
58歲那年,管開雲(yun) 在360公裏長的伊犁河穀內(nei) ,留下了跋山涉水的足跡。最終,他在伊犁州新源縣阿勒瑪勒鎮找到了理想的建園地。在“野果林改良場”,生長著兩(liang) 萬(wan) 多畝(mu) 原始成片野果林,那裏被稱為(wei) “亞(ya) 洲野果之鄉(xiang) ”。現存的50多種野生果樹中,野蘋果、野杏、野櫻桃李等9種植物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保護刻不容緩。
沒有水,沒有路,沒有電,在人跡罕至的野果林裏建植物園,談何容易。從(cong) 30畝(mu) 的起步區到100畝(mu) 的核心區,隨著一個(ge) 一個(ge) 項目落地,植物園麵積日益擴大。
2016年4月,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與(yu) 新源縣簽訂共建伊犁植物園的協議,推動植物園建設步入快車道。16公裏的園區道路、3公裏的觀光木棧道、2000多畝(mu) 灌溉係統陸續建成,遊客服務中心、觀光亭、蓄水湖相繼完工,一座現代化的植物園初具雛形。
眼下,伊犁植物園園區麵積達3000多畝(mu) ,已建成野生果樹就地保育區、野生果樹遷地保育區、觀賞花卉園、藥用植物園、果樹種質資源圃等5個(ge) 專(zhuan) 類園區,引進培育上千種野生種質資源,達到對外開放標準。
萬(wan) 畝(mu) 野蘋果林得到搶救性保護
6月12日是個(ge) 周末。阿勒瑪勒鎮村民馬莫提江·吐爾遜,專(zhuan) 門帶著朋友到伊犁植物園參觀。“感謝您這個(ge) 大科學家,要不然,我們(men) 的野蘋果樹都要絕種了!”見到管開雲(yun) ,馬莫提江·吐爾遜大步走上前,給了他一個(ge) 熱情的擁抱。
2014年年底,正忙著籌建植物園的管開雲(yun) ,在園內(nei) 及周邊區域發現,大片野蘋果樹出現枯死症狀。同時,他們(men) 接到新源縣林草部門的求助,10萬(wan) 畝(mu) 野果林遭遇大規模病蟲害,枯死率高達80%。
管開雲(yun) 說:“我們(men) 當即展開研究,發現病蟲害是壓死野果林的最後一根稻草,背後的原因是野果林生態係統遭到嚴(yan) 重破壞,自然種群無法更新,存留下的都是‘爺爺輩’的林木,抗病性較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提交了搶救性保護天山野果林天然基因庫的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和科技部的關(guan) 注。
2016年,科技部正式啟動“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態係統保育與(yu) 健康調控關(guan) 鍵技術”項目,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牽頭,國內(nei) 12家科研單位聯合攻關(guan) 。5年來,項目團隊聚焦野果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和野蘋果種群更新複壯技術的研發、示範,通過建立野生果樹就地保育區等多種舉(ju) 措,讓天山野果林重現生機。
雖然野蘋果樹結出的果實又小又酸又澀,但在管開雲(yun) 看來,每一棵都是無價(jia) 之寶:“新疆野果林具有上百萬(wan) 年曆史,是一座天然基因寶庫,每一株都孕育著無限可能,一旦損毀,培育新品種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管開雲(yun) 進一步分析指出,從(cong) 分子遺傳(chuan) 學層麵已經證明,現在人們(men) 吃的很多栽培蘋果都是新疆野蘋果的後代。而國內(nei) 外近50年來培育的1000多個(ge) 蘋果新品種,70%以上的親(qin) 本來自國光、富士、紅星及金冠,“近親(qin) 繁殖”使其在性狀上很難再取得重要突破。因此,從(cong) 野蘋果種質資源中篩選優(you) 質親(qin) 本,對下一步培育蘋果新品種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意義(yi) 。
兩(liang) 園聯合打造國家植物園
伊犁植物園正式對外開放,在植物學界引起了極大關(guan) 注。
今年4月,來自南京中山植物園的郭忠仁,從(cong) 江蘇趕來,加入管開雲(yun) 團隊。“我曾走訪國內(nei) 外200多家植物園,像伊犁植物園這樣涵蓋河穀、荒漠、亞(ya) 高山、高山等多種地貌,海拔差超過2000米的植物園,幾乎沒有。”郭忠仁說。
另外一個(ge) 吸引他的因素是,管開雲(yun) 曾擔任昆明植物園和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的負責人,又一手創建了伊犁植物園,他的身上有很多可學習(xi) 借鑒的經驗。
伊犁植物園建設的初期目標已經實現,但管開雲(yun) 絲(si) 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總有忙不完的事。
2021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當地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就地保育不太理解,覺得果實爛在枝頭太可惜,就想把野蘋果利用起來,要全部摘走。我當時就急了,向上反映後才製止住。”管開雲(yun) 反思後認為(wei) ,這與(yu) 科普教育沒做到位有很大關(guan) 係。
他主動向企事業(ye) 單位和當地居民提供植物種苗,利用一切機會(hui) 宣講保護理念。今年6月7日,管開雲(yun) 走進阿勒瑪勒鎮中學,為(wei) 2500名學生做了一場植物科普報告。“為(wei) 什麽(me) 有的花是臭的?”“是否有會(hui) 走動的植物?”“植物會(hui) 吃人嗎?”孩子們(men) 提出的問題讓他異常興(xing) 奮。他一一耐心作答,在幼小心靈中播撒下保護野生植物的種子。
“生物多樣性大會(hui) 的召開和國家植物園的揭牌,讓我們(men) 發展信心十足。”管開雲(yun) 滿懷期待地說,未來,伊犁植物園將建設成為(wei) 占地30平方公裏左右,收集保育野生種質資源上萬(wan) 種,並與(yu)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聯合打造西部幹旱、半幹旱地區國家植物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