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高考後還得過好誌願填報這一關

發布時間:2022-06-20 09: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楊三喜(媒體(ti) 評論員)

  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成績公布後,填報誌願將是另一場大考,是考生和家長的心頭大事。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考得好,還得誌願填得好才行。在新高考背景下,誌願填報難度陡增,傳(chuan) 統文理分科模式變成了專(zhuan) 業(ye) 科目組合,專(zhuan) 業(ye) 和錄取規則不斷變化,在給予考生更大選擇權的同時,也提高了選擇的難度。

  在此背景下,各類高考誌願填報服務應運而生。既有提供一對一服務的教育博主,也有專(zhuan) 門的高考誌願服務機構。甚至還有所謂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填報服務,號稱隻要輸入個(ge) 人高考成績,係統就會(hui) 智能匹配符合學生情況的報考院校,“填報誌願一鍵搞定”“分分鍾選出專(zhuan) 業(ye)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現存高考誌願相關(guan) 企業(ye) 2033家。

  但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高考誌願服務市場還非常不規範。各類服務收費不等,少則幾百元多則幾萬(wan) 元,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一些所謂的“誌願規劃師”其實是臨(lin) 時招募的社會(hui) 人員,隻經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還有一部分“誌願填報專(zhuan) 家”沒有紮實的專(zhuan) 業(ye) 訓練和背景,按培訓過的“台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一些人號稱擁有相關(guan) 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但實際上國家從(cong) 沒發放過“高考誌願規劃師”等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一些培訓機構出示的證書(shu) 上,甚至有明顯的英語翻譯錯誤。而所謂的大數據填報,其實都不用去分析背後的數據是否靠譜。誌願填報本質上是在綜合考慮個(ge) 人成績、職業(ye) 規劃、興(xing) 趣愛好等因素下做出選擇,數據頂多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又如何能決(jue) 定考生的專(zhuan) 業(ye) 和院校?市場背後的荒唐,由此可見一斑。

  考生和家長如果把誌願填報完全交給所謂的規劃師或者機構,結果很可能是花了錢,但是卻被這些機構和人員誤導,從(cong) 而遭遇高考誌願填報的“滑鐵盧”,沒有被理想的高校和專(zhuan) 業(ye) 錄取,造成了諸多遺憾。麵對這種情況,考生和家長應當保持警醒,謹慎選擇、科學甄別、綜合運用各類第三方信息和服務,避免交了智商稅還付出了巨大的機會(hui) 成本。但也要看到,誌願填報服務市場之所以快速發展,正是源於(yu) 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服務不對稱,由此催生了專(zhuan) 業(ye) 服務的需求。

  因此,一方麵,要規範誌願填報服務市場,建立相應的行業(ye) 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讓考生能夠享有優(you) 質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另一方麵,還要認識到,誌願填報服務不能單純靠市場機製來解決(jue) ,它要求各地各校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為(wei) 考生提供誌願填報的政策解讀、參考信息和谘詢指導。比如,湖南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招生政策宣傳(chuan) 解讀及高考誌願填報谘詢服務工作,切實為(wei) 考生和家長排憂解難,包括開展覆蓋全體(ti) 師生的誌願填報培訓、開展誌願填報指導專(zhuan) 家講座,進行誌願填報模擬演練,“手把手”指導考生誌願填報操作,及時發布招生錄取預警信息,提醒考生及家長切勿輕信所謂的“天價(jia) ”誌願填報指導服務等。這些要求,都直擊誌願填報服務的痛點。

  當然,還需要讓家長具有一個(ge) 清晰的認識,即不要以為(wei) 花錢就能給孩子做好專(zhuan) 業(ye) 和院校的選擇,就能確定孩子的人生發展方向,那是對孩子極大的不負責任。說到底,考生是誌願填報的第一責任人。填報誌願的時候,考生首先要把自己的人生方向考慮清楚,必須結合興(xing) 趣、能力、性格、求職意願和就業(ye) 前景等要素填報誌願,絕不能把命運選擇的權利交到他人手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