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90%家庭15分鍾可達最近醫療點
“10年來,我國基層醫療機構門診的服務量從(cong) 41.1億(yi) 人次增加到42.5億(yi) 人次。”7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衛健委基層司司長聶春雷表示,除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還需要為(wei) 上億(yi) 名高血壓患者、3500萬(wan) 名糖尿病患者提供隨訪服務,訪視1000萬(wan) 名孕產(chan) 婦和新生兒(er) ,提供疫苗接種和老年人體(ti) 檢等大量公共衛生服務。
數據顯示,全國截至2021年底建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wan) 個(ge) ,擁有衛生人員超過440萬(wan) 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絡不斷健全。第6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顯示,90%的家庭15分鍾內(nei) 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服務能力增強了
“強基層”是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的重要原則和工作內(nei) 容。10年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隊伍持續發展。
聶春雷介紹,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cong) 91.3萬(wan) 個(ge) 增加到97.8萬(wan) 個(ge) ,床位數從(cong) 132.4萬(wan) 張增加到171.2萬(wan) 張,衛生人員從(cong) 343.7萬(wan) 人增加到443.2萬(wan) 人。10年來,由於(yu) 農(nong) 村人口減少,全國村醫從(cong) 125.5萬(wan) 人下降到114.7萬(wan) 人,但每千農(nong) 村居民的村醫數從(cong) 2012年的1.25上升到2021年的1.3。
為(wei)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國家衛健委出台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指導地方對照標準自評自建和整改提升。至2021年底,已有2.3萬(wan) 家基層機構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超過2600家社區醫院建成。
信息化建設在賦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起到關(guan) 鍵作用。聶春雷介紹,到2021年底遠程醫療已覆蓋所有貧困縣並向鄉(xiang) 村延伸。
人才留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中心的執業(ye) 醫師中大學以上學曆的占比均大幅提升,鄉(xiang) 鎮衛生院從(cong) 2012年的10%升至32%,社區中心從(cong) 33%提高到59%。
聶春雷表示,各地通過多種手段壯大基層衛生人員隊伍,招收農(nong) 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7萬(wan) 餘(yu) 名,其中3.5萬(wan) 人已到基層服務。完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23萬(wan) 餘(yu) 人次;增設鄉(xiang) 村全科執業(ye) 助理醫師資格考試,15.4萬(wan) 人考取相應資格。
針對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問題,河北省製定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薪酬改革辦法,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yu) 人員獎勵,原則上可從(cong) 上年度收支結餘(yu) 部分自主提取不低於(yu) 50%比例用於(yu) 增發績效工資,增發部分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管理,同時設立基層高級職稱。河北省衛生健康委黨(dang) 組成員、計劃生育協會(hui) 專(zhuan) 職副會(hui) 長許鋼柱說:“過去越往基層,中高級職稱比例越少,現在比例逐漸增加,暢通基層人才職稱晉升渠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