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聚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治生態頑疾 促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19 10:1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治生態頑疾 促綠色發展

  7年,2輪督察,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全覆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從(cong) 無到有,不斷完善,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有效落實,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jue) ,全社會(hui) 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明顯增強。

  “在所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手段裏,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最有力,成效也最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近年來人們(men) 切實感受到的生態環境改善,離不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有力督促。

  查問題

  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清理整治為(wei) 什麽(me) 不及時到位?監管為(wei) 什麽(me) 會(hui) 存在盲區?”今年4月7日,江蘇省委書(shu) 記吳政隆來到鎮江的兩(liang) 家船企,邊看邊問,現場督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

  就在前一天,鎮江因“長江幹流岸線清理整治推進不力,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被列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典型案例。其中,位於(yu) 長江岸邊的安豐(feng) 船業(ye) 有限公司和振興(xing) 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被督察組發現用建築垃圾、工業(ye) 固體(ti) 廢物填占江灘侵蝕江麵,破壞長江岸線生態。

  事實上,這兩(liang) 家船企並非“初犯”。早在2019年底,其侵占江灘問題已上報完成整治。然而,清理整治不嚴(yan) 不實露出的“馬腳”,最終難逃督察組的“火眼金睛”。

  如果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比作一項“體(ti) 檢”,那麽(me) ,發現“沉屙隱疾”就是督察的首要職責。督察進駐“把脈”的時間一般隻有一個(ge) 月,為(wei) 了精準有效地發現問題,劃重點、做功課、靠群眾(zhong) 等做法十分關(guan) 鍵。

  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介紹,每個(ge) 省份生態環境的特點不一樣,麵臨(lin) 的資源環境約束也不一樣,督察會(hui) 根據具體(ti) 情況,研究確定需要關(guan) 注的重點和查找問題的方向。而且,督察的準備工作往往有幾個(ge) 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在進駐前夕,督察人員從(cong) 日常掌握情況中梳理線索,廣泛征求有關(guan) 部門、單位的意見,開展大範圍的暗查暗訪,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在督察當中,還充分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紅外成像等多種技術裝備,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來發現問題。

  “依靠群眾(zhong)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翟青表示,每一批督察、每個(ge) 省份都能收到幾千件群眾(zhong) 的舉(ju) 報,督察人員深入分析,現場核實,從(cong) 中發現了大量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統計顯示,兩(liang) 輪督察受理轉辦的群眾(zhong) 生態環境信訪舉(ju) 報28.7萬(wan) 件,到目前為(wei) 止完成整改28.5萬(wan) 件。

  奔著問題去,帶著責任去,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堅持的導向。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明確了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是整改的責任主體(ti) ,要求被督察對象要實事求是、科學地製定督察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標、路徑措施、完成時限等,在規定時間內(nei) 抓細抓實整改落實工作。督察整改方案和落實情況均需上報黨(dang) 中央、國務院,並向社會(hui) 公開,接受群眾(zhong) 監督。

  見事、見人、見責任,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效傳(chuan) 導壓力,有力壓實責任,鑄成守護美好生態環境的“利劍”。

  動真格

  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打開搜索引擎,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典型案例”為(wei) 關(guan) 鍵詞檢索,不難看到一批“有圖、有影、有真相”的案例。7年來,督察組已分批公開262個(ge) 典型案例,每次“點名”都引起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

  據介紹,從(cong) 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每年組織工作人員,深入長江經濟帶11省市,通過暗查暗訪和明查核實,拍攝製作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警示片。“警示片這種問題導向、直觀形象的特點,具有很強的現場感和警示性,對推動解決(jue) 問題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翟青說。

  發現問題、曝光問題,都是為(wei) 了解決(jue) 問題。從(cong) 長江岸線保護到洞庭湖非法矮圍整治,從(cong) 祁連山生態修複到秦嶺違建別墅整治,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緊盯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實情況,聚焦一係列生態環境典型案件,動真碰硬,以案促改,解決(jue) 了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

  根治汙染嚴(yan) 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痼疾”——

  遼寧省沈陽市,城市汙水處理廠產(chan) 生的約150萬(wan) 噸汙泥曾被存放在荒山凹地,惡臭熏天。2017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附近村民把問題反映到督察組。在2018年的“回頭看”過程中,督察組發現沈陽市將部分汙泥不作處理直接裝車外運,整改工作變成了“汙染搬家”。對此,督察組再度給出反饋意見,要求全方位抓實問題整改。

  經過努力,曾經困擾周邊群眾(zhong) 的汙泥全部得到妥善處置。“廢料”汙泥經專(zhuan) 家論證試驗,成為(wei) 參與(yu) 發電、生物堆肥、摻燒製磚的資源;回填覆綠後的泥坑金榆璀璨,綠柳悠然。在督察的有力推動下,當地不僅(jin) 剜除了久拖不治的汙泥“惡瘤”,還邁出了宜居鄉(xiang) 村建設的新步伐。

  撫平生態破壞、違規開發建設留下的“瘡疤”——

  2021年4月,在雲(yun) 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二河溝一級電站未經批準,擅自在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chong) 區內(nei) 開工建設取水口、引水渠等設施,導致保護區內(nei) 部分河段減水斷流,威脅區域生態安全。

  在督察推動下,文山州僅(jin) 用一個(ge) 多月的時間就全麵完成二河溝一級電站的拆除和覆土複綠工作。以此為(wei) 契機,雲(yun) 南省加快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監管力度也進一步增強。

  直揭弄虛作假,敷衍應對整改的“遮羞布”——

  陝西省西安市,曾有大量生活汙水排入皂河,致其水體(ti) 黑臭。2018年5月,陝西省宣稱“已完成皂河上遊城市段汙水截汙管道工程”,但在11月的“回頭看”中,督察組發現所謂的管網工程僅(jin) 為(wei) 在皂河河道臨(lin) 時挖開一個(ge) 直徑近2米的“引水洞”,輸送汙水至附近的市政管網。

  不僅(jin) 如此,2018年7月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皂河有1.21公裏河段水體(ti) 達到重度黑臭級別,但西安市2018年上報的一係列材料中,均表示“不存在黑臭水體(ti) ”。

  被“點名批評”後,皂河黑臭水體(ti) 整治的硬招實招紛紛落地。通過多點位補水,秦嶺北峪的清水進城入皂;優(you) 化城區排水管網,徹底消除合流管道排入皂河產(chan) 生的水質汙染風險;生態駁岸、綠道公園逐步建成,昔日臭水渠蝶變為(wei) 市民的親(qin) 水樂(le) 園。

  7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這樣將“工作總結”寫(xie) 在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家門口。截至目前,第一輪督察和“回頭看”整改方案中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總體(ti) 完成率達到95%。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整改任務,半數已經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求長效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wei) 一項重大製度創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利劍”直指生態頑疾,“‘以督察促發展’,一直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堅持的重要原則和基本的出發點。”翟青介紹稱,從(cong) 第二輪的第三批督察開始,將嚴(yan) 控“兩(liang) 高”項目盲目上馬和去產(chan) 能“回頭看”情況作為(wei) 督察重點,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查處,一批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得到優(you) 化升級,一批綠色產(chan) 業(ye) 實現加快發展。

  四川省成都市借大氣汙染防治整改的契機,推動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ye) 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全力推進造紙行業(ye) 騰退轉型,累計淘汰落後產(chan) 能企業(ye) 1050家,濱富特別合作區掛牌成立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到53%以上……在督察推動下,各地借勢借力,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督察不是不讓項目上馬、不讓發展,而是要通過遏製盲目上馬“兩(liang) 高”項目,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道路。“我們(men) 將給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時間,指導地方堅持‘先立後破’,不搞‘急轉彎’。”黃潤秋說。

  為(wei) 更好助推高質量發展,督察體(ti) 係自身也在不斷完善。

  2017年以來,多部門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將非法侵占自然保護區、毀壞濕地等行為(wei) 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範疇,實施跨部門、跨區域和跨國聯合執法行動,5000多個(ge) 重點問題得到整改。

  2019年啟動的第二輪督察,首次將中央企業(ye) 和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納入督察範圍。“7年的督察工作,邊實踐邊總結完善,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為(wei) 重要基礎,加上一些基礎的模板和規範,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督察製度體(ti) 係。”翟青說。

  朱金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