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大腦已上傳雲端”是什麽意思
作者:張田勘
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他已經將自己的大腦上傳(chuan) 到雲(yun) 端,並已經與(yu) 自己的虛擬版本交談過。
做事一向詭譎的馬斯克,此舉(ju) 又有些讓人不知所以。他所說的把自己的大腦上傳(chuan) 雲(yun) 端究竟是真的還是在開玩笑。把自己的大腦上傳(chuan) 雲(yun) 端,既非物理和解剖學意義(yi) 上的切割大腦,也非生理學意義(yi) 上的把大腦皮層置入電腦,最有可能的,是心理學意義(yi) 上的把大腦意識、數據打包放入雲(yun) 端。但是,這種可能有現實性嗎?
現階段,腦機結合有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植入式,另一種方式是非植入式。無論是哪種方式,隻要能收集到足夠多的大腦生物電流和信號,與(yu) 計算機相聯,就可能把大腦的某些意識和數據上傳(chuan) 到雲(yun) 端。植入式能夠收集的大腦信號和數據更多,也更能破譯大腦的思維和想法,但是具有傷(shang) 害性,因為(wei) 把芯片植入大腦的過程會(hui) 對大腦產(chan) 生或多或少的傷(shang) 害。非植入式則是戴上一個(ge) 收集大腦電波的設備,此種方式收集的大腦信號比較少,並且不太清晰。
如果馬斯克稱他的大腦已經上傳(chuan) 雲(yun) 端,很可能是通過植入式芯片,讓大腦的某些數據和生物電流,通過計算機軟件破譯某些信號的真實意義(yi) ,這需要通過對大腦意識和語言的編程才能完成。然後把這些數據上傳(chuan) 雲(yun) 端,實現了某種程度的真實個(ge) 體(ti) 與(yu) 雲(yun) 端中虛擬個(ge) 體(ti) (大腦)的對話。
2020年8月28日,馬斯克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就在小豬身上做了類似試驗。試驗中演示了3隻小豬,第一隻是正常的豬,第二隻是安裝過Neuralink芯片外設並拆除的小豬,第三隻小豬連接了設備(硬幣大小的芯片,植入顱骨中完全隱藏),這個(ge) 設備與(yu) 電腦相連。隨著第三隻小豬不斷行動和思考,其腦神經電流傳(chuan) 送到電腦,小豬在要做什麽(me) 之前,大腦指令已經被電腦接收到了,軟件係統就已經知道它要幹什麽(me) 了。
進行類似研究的並非隻有馬斯克,有更多研究人員也在嚐試相關(guan) 試驗,首要的目標是幫助癱瘓的人通過大腦指令來指揮機械臂,以恢複正常的生活。6月28日,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men) 用腦機接口幫助一名因脊髓損傷(shang) 導致上半身幾乎癱瘓的男性的結果。在這名患者的大腦中植入腦機接口芯片,使患者的左右手做出微小的動作,通過腦機接口控製兩(liang) 隻機械手臂使用刀叉切下甜點中的一小塊,並用叉子送到嘴邊進食。完成整個(ge) 過程耗時不到90秒,試驗成功率為(wei) 85%(20次成功了17次)。這說明腦機接口對於(yu) 幫助那些患有感覺運動障礙的人恢複複雜運動行為(wei) ,具有重要意義(yi) 。
但是,腦機接口的兩(liang) 個(ge) 困難在於(yu) :能否收集到足夠的大腦生物電流,即電信號;如何識別這些電信號所代表的意義(yi) ,而且,這樣的意義(yi) 如何通過編程讓電腦理解和識別,再傳(chuan) 遞到機械臂。
清華大學的洪波團隊剛剛在網絡率先發表的一篇論文,提供了這方麵更新的進步。他們(men) 研發出一種更為(wei) 小型化的侵入式腦機接口方案,采用3個(ge) 顱內(nei) 電極實現通過微創植入腦機接口,以進行文字輸入。
清華大學團隊的腦機接口,是基於(yu) 人腦視覺背側(ce) 通路上負責視覺運動功能的腦區,能高效準確地分析與(yu) 識別注意力相關(guan) 的視覺運動腦電信號。研究團隊采用了空間差分的信號增強算法和自適應的貝葉斯決(jue) 策算法,有效提升了腦機接口的信息傳(chuan) 輸率。這種腦機接口采用全無線傳(chuan) 輸的設計,不會(hui) 對腦內(nei) 環境造成破壞,避免了感染風險,平衡了侵入性和信號質量之間的矛盾。結果是,這3個(ge) 顱內(nei) 電極實現了微創植入腦機接口打字,速度達到了每分鍾 12個(ge) 字符,每個(ge) 電極的等效信息傳(chuan) 輸率達到20比特/分鍾。
當馬斯克說把他的大腦傳(chuan) 入雲(yun) 端,不妨理解為(wei) 通過腦機接口把他的部分大腦信息連接到電腦並上傳(chuan) 到雲(yun) 端。腦機接口,從(cong) 幫助病人到連接正常人的大腦,實現人類與(yu) 高級人工智能共存,既是很多科學家的理想,也可能是“馬斯克的大腦已上傳(chuan) 雲(yun) 端”此舉(ju) 的目的。但是,這個(ge) 過程要攻克很多難題,如何破解人的大腦信息,以及如何把大腦數據打包傳(chuan) 入雲(yun) 端,並非一蹴而就的,而且,其中倫(lun) 理問題也是需要解決(jue) 的大問題。未來,這一領域是否會(hui) 有更多更大的突破,不妨拭目以待。(張田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