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生態補償贏家更多贏麵更廣

發布時間:2022-07-27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清水出中原,蜿蜒入齊魯,一紙協議書(shu) ,贏家兩(liang) 相擁。河南與(yu) 山東(dong) 的生態“對賭”,一方贏資金,雙方贏水質,真正實現了共享生態效益的共贏。

  其實,單論跨省的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豫魯有約”並非頭一份。早在2012年,為(wei) 整治新安江流域水環境,保護下遊千島湖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生態安全,安徽和浙江兩(liang) 省率先啟動了生態補償(chang) 試點工作。試點成功的“新安江模式”後來還被沿用到東(dong) 江、汀江、潮白河等多條江河支流的綜合治理當中。

  不過,和“新安江模式”相比,“豫魯有約”自有後來居上之處。它既是黃河流域首個(ge) 省際政府間的協作保護機製,又是首個(ge) 針對大河幹流水質的生態補償(chang) 協議。總體(ti) 上,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河流域的生態本底更加薄弱,治理難度更大;而河流幹流的水環境涉及麵更廣,既要管好上下遊,又要護好左右岸,往往還需要更複雜的水質監測體(ti) 係。此次豫魯雙贏,意味著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正在從(cong) 地表水生態係統的“毛細血管”走向大江大河,生態保護的受惠麵越拓越寬。

  流域生態補償(chang) 之所以能讓雙方都滿意,關(guan) 鍵在於(yu) 保護方和受益方實現了權責對等。相較於(yu) 土壤、大氣等生態要素,水生態保護更需要跨地區的共治協作。但從(cong) 保護責任上看,上遊地區的責任更重。如果上遊沒有將水質治理好,下遊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治理費用。但下遊如果造成了汙染,卻可以“甩鍋”給上遊,指責上遊來水糟糕。對此,流域生態補償(chang) 不僅(jin) 要求治理成績較低的一方向較高的一方提供補償(chang) ,還要求下遊的受益方給上遊的保護方提供補償(chang) 。這就做到了雙方權責對等,有利於(yu) 調動雙方參與(yu) 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許多網友關(guan) 注“豫魯有約”時反複提到1.26億(yi) 元生態補償(chang) 資金,“千金難買(mai) 清澈的黃河水”“這錢花得值”等熱評,折射出人們(men) 對生態本身就是價(jia) 值的理念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加認同生態領域的“受益者付費”原則。生態環境資源從(cong) 來不是“免費的午餐”,保護或是破壞生態理應獎罰分明。作為(wei)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重要方式,生態補償(chang) 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解,良好生態和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則是贏家們(men) 能從(cong) 生態補償(chang) 中收獲的豐(feng) 厚“獎品”。

  生態補償(chang) 這項製度不僅(jin) 要用好,還要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好用。目前,生態補償(chang) 的資金主要來源於(yu) 財政,補償(chang) 方式也較為(wei) 單一,未來應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chang) 融資渠道,提供更多“造血式”而非“輸血式”的補償(chang) 。此外,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的核算方法與(yu) 監測評估還需更加具體(ti) 精確,生態補償(chang) 相關(guan) 的法律空白還需加快填補,要為(wei) 生態產(chan) 品“明碼標價(jia) ”,為(wei) 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提供剛性約束。

  目前,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已經有18個(ge) 相關(guan) 省份,簽訂了13個(ge) 跨省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協議,其中超半數的流域已經完成了至少一輪補償(chang) 協議。長遠來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的發展與(yu) 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我們(men) 期待看到更多生態保護者與(yu) 受益者之間的良性互動,讓生態補償(chang) 的贏家更多、贏麵更廣。(朱金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