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科技路線圖聚焦十大行動
近日,科技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10項具體(ti) 行動為(wei)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繪就了實施路線圖。
為(wei) 什麽(me) 在當前節點出台這一文件,重點任務有哪些,如何確保《實施方案》貫徹落實?科技部有關(guan) 負責人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采訪。
“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科技創新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關(guan) 鍵。”科技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的總體(ti) 安排,科技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組織編製的《實施方案》,為(wei) 全國科技界以及相關(guan) 行業(ye) 、領域、地方和企業(ye) 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
統籌當前和長遠 構建低碳技術創新體(ti) 係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基於(yu) 我國各重點行業(ye) 碳排放基數和到2060年的減排需求預測,《實施方案》係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創新方向,統籌低碳科技示範和基地建設、人才培養(yang) 、低碳科技企業(ye) 培育和國際合作等措施,推動科技成果產(chan) 出及示範應用,為(w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文件編製過程中遵循3個(ge) 原則:統籌當前和長遠、統籌科技創新與(yu) 政策創新、統籌科技部門和相關(guan) 方麵的工作。按照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基於(yu) 我國2030年和206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預測,研究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ju) 措,並構建低碳技術創新體(ti) 係,為(wei)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chu) 備。
“科技創新和政策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兩(liang) 個(ge) 重要方麵,缺一不可。”上述負責人說,《實施方案》更加側(ce) 重於(yu) 科技創新,著力於(yu) 加強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術供給;同時,也適當考慮了低碳技術標準等政策創新方麵的內(nei) 容,以促進低碳技術產(chan) 業(ye) 化。
十項行動賦能 科技強勁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加強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涉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應用示範、成果推廣、人才培養(yang) 、國際合作等多個(ge) 方麵,為(wei) 此,《實施方案》提出了10項具體(ti) 行動。
針對備受關(guan) 注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我國立足以煤為(wei) 主的資源稟賦,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you) 化組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並降低碳排放。
聚焦低碳與(yu) 零碳工業(ye) 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製造和低碳技術集成耦合優(you) 化為(wei) 核心,引領高碳工業(ye) 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建築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guan) 行動,則圍繞交通和建築行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目標,以脫碳減排和節能增效為(wei) 重點,大力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研發與(yu) 推廣應用;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ti) 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聚焦提升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CCUS)、綠色碳匯、藍色碳匯等負碳技術能力,對甲烷、氧化亞(ya) 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ti) 監測和減量替代技術進行針對性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著力加強國家科技計劃對低碳科技創新的係統部署,推動國家綠色低碳創新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提升創新驅動合力和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
著眼未來,《實施方案》還提到,開展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圍繞驅動產(chan) 業(ye) 變革目標,聚焦基礎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引領實現產(chan) 業(ye) 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迭代升級;聚焦低碳零碳技術示範行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技術引領的節能減碳技術綜合解決(jue) 方案,並開展一批典型低碳技術應用示範,促進低碳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jue) 策支撐行動,則將加強碳減排監測、核查、核算、評估技術體(ti) 係研究建議,提出不同產(chan) 業(ye) 門類、區域的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徑和技術支撐體(ti) 係。
上述負責人還透露,我國將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科技企業(ye) 孵化服務體(ti) 係,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優(you) 化綠色低碳領域創新創業(ye) 生態。持續深化低碳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構建國際綠色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網絡。
如何確保《實施方案》落地見效?這位負責人表示,科技部將從(cong) 3個(ge) 方麵具體(ti) 推進:一是加強機製保障,建立雙碳科技創新部際協調機製和國家碳中和科技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持續推進科研體(ti) 製機製改革,釋放創新活力,營造適宜碳達峰碳中和科技發展的創新環境;二是加強碳中和技術跟蹤監測,重點關(guan) 注碳中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投入,通過科技考核評價(jia) 機製促進技術優(you) 選與(yu) 迭代;三是加強技術成果的產(chan) 權保護,推進完善國家科技知識產(chan) 權相關(guan) 法律法規建設,推動建立低碳技術侵權行為(wei) 信息記錄並納入全國公共信用共享平台。(劉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