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打造人工智能的“導航”新樣本

發布時間:2022-09-30 10:54:00來源: 科技日報

  一幅巨大的《智會(hui) 世圖》,矗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主會(hui) 場——上海世博中心的顯眼位置。在藝術與(yu) 增強現實(AR)技術結合的畫麵上,人工智能發展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曆程曆曆在目。9月初舉(ju) 辦的這場盛會(hui) 引發了廣泛關(guan) 注。

  隨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步伐,人工智能發展在上海迎來了黃金期,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實現倍增,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邁開堅實步伐。擁抱最新成果,承載國家級的先行示範項目,率先探索健康發展的新機製新路徑,吸引一流的創新資源,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十四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條例》,並將於(yu) 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這是上海繼《上海市數據條例》後的第二部數字經濟領域地方性法規,將有力支撐上海全麵數字化轉型,助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此次立法注重創新性和引領性,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的作用,采取各種激勵措施推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頭雁”效應 打造創新策源高地

  基礎研究先行,是上海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引航燈。

  “從(cong) 小動物到人體(ti) ,這裏配備了全套磁共振成像設備,包括亞(ya) 洲唯一、世界第四台3T腦連接磁共振,可以清晰展示人腦的白質連接;亞(ya) 洲第一台可以用於(yu) 病人掃描的7T磁共振,人腦內(nei) 部最細微的血管,均一覽無遺……”複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yu) 技術研究院院長馮(feng) 建峰介紹說。

  緊鄰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與(yu)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多個(ge) 國家大科學設施呼應,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與(yu) 張江國際腦庫、神經與(yu) 智能工程中心等,一起構成類腦研究係統,為(wei) 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撐。

  2022年9月1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開源開放體(ti) 係,該體(ti) 係九大開源項目,覆蓋從(cong) 感知到決(jue) 策,從(cong) 平麵到立體(ti) ,從(cong) 數據到計算,從(cong) 技術到人文教育的各個(ge) 方麵。該開放體(ti) 係實現了不同代碼庫的統一接口,同時實現從(cong) 模型訓練、部署到推理無縫銜接,打通了AI落地的最後一公裏。

  一係列的“首發”也誕生在上海。依圖科技“求索”係列雲(yun) 端芯片、天數智芯7nm GPU芯片、騰訊AI開放平台、華為(wei) 全棧式AI戰略和AI芯片、寒武紀雲(yun) 端和終端芯片、商湯重大算力平台等在上海首發。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以上海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高地正加速成型。

  應用試水 場景創新引領新賽道

  由需求導向引領商業(ye) 模式創新、市場應用倒逼基礎理論和關(guan) 鍵技術創新的獨特發展路徑,而上海,正是其中的先行者。

  繼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8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關(guan) 於(yu) 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設10個(ge) 示範應用場景。

  上海推行“需求引領、應用先行”的發展模式,鼓勵AI最新成果率先“試水”。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也讓上海成為(wei) 全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數智時代下,鋼鐵如何用AI煉成?寶武打造的“黑燈工廠”智造項目,2020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評出的全球“燈塔工廠”。在這後麵,一張無形的工業(ye) 互聯網保障著“黑燈工廠”順暢運行。基於(yu) 人工智能的視覺檢測,讓檢測效率提升了70%;基於(yu) 數字孿生的智能生產(chan) ,讓材料成本一年削減了1500萬(wan) 美元……中國寶武工程科學家、寶信軟件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錢衛東(dong) 報出的一串數據,展示了鋼鐵巨人的輕盈舞步。

  通過無人機自主采集和三維重建技術,用戶能體(ti) 驗從(cong) 東(dong) 方明珠電視塔頂用鼠翼滑翔傘(san) 穿越浦江兩(liang) 岸,鳥瞰申城。

  人工智能技術就像新時代的“電力”,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2019年以來,上海已累計發布3批共計30個(ge) AI重大應用場景。上海積極推動AI與(yu) 智慧交通、生命健康、機器人等場景創新,試點無人駕駛軌道交通、智能車站、遠程醫療等多種應用場景,促進了AI深度賦能各行業(ye) 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浦東(dong) 張江、徐匯濱江為(wei) 引領,其他各區聯動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基地,規模以上企業(ye) 數量從(cong) 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1年的331家,產(chan) 值從(cong) 1340億(yi) 元增長到3056億(yi) 元。一個(ge) 世界級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集群初步成型!

  探路“破題” 落實國家戰略的新樣本

  2019年5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批複支持建設上海(浦東(dong) 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科技部與(yu) 上海市共同啟動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這兩(liang) 大國家級項目,均對上海提出了探路先行的要求,在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頭雁效應。

  上海是最早提出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作為(wei) 優(you) 先戰略的城市之一。

  三年來,為(wei) 了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上海領全國之先,發布了一係列支持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體(ti) 係,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保駕護航。

  即將施行的《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條例》是上海對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立法的探索,無疑將為(wei) 國家層麵的立法積累經驗。參與(yu) 此次立法工作的上海市人大財經委立法監督處處長張震表示,人工智能許多領域發展快、變化快,通過負麵清單、分級治理等方式,劃出“不可為(wei) ”的範圍,能夠更好釋放活力,鼓勵各類主體(ti) 大膽探索。此外,算力有高耗能屬性,對中小企業(ye) 來說往往成本難以負擔。條例規定,推動公共算力資源平台建設與(yu) 利用,保障中小企業(ye) 獲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而在此前,上海已研討或發布了一批重大政策,引領著人工智能戰略布局方向。“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創新領域的標杆性探索和嚐試,主要體(ti) 現在五個(ge) 方麵:起草人工智能領域的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編製國內(nei) 首個(ge) 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規劃、建設國內(nei) 首個(ge) 地方人工智能標準體(ti) 係、實施國內(nei) 首個(ge) 算法創新行動計劃、持續更新智能網聯汽車政策。”上海市經信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推動上海數據交易所落地、建設國內(nei) 首個(ge) “跨境數字新型關(guan) 口”……上海(浦東(dong) 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三年來,浦東(dong) 新區也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製度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建設等領域取得一係列成效。

  “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在前沿新技術的落地過程中,監管和倫(lun) 理研究不可或缺。目前,上海市人工智能社會(hui) 實驗工作已納入上海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體(ti) 係,並被科技部作為(wei) 人工智能創新治理與(yu) 倫(lun) 理的重點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書(shu) 記李強曾用“開放”“包容”“創新”三個(ge) 關(guan) 鍵詞清晰地勾畫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設路徑。“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一流創新生態’,努力為(wei) 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上海經驗。”這就是“上海方案”。(王 春)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