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圖紙上“修複”京西名園勝跡

發布時間:2022-12-06 09: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青春之我】

  在圖紙上“修複”京西名園勝跡

  北京農(nong) 學院風景園林係教師、“三山五園”研究團隊創始人 朱強

  在北京,位於(yu) 西郊海澱的“三山五園”是承載了特殊記憶的園林文化遺產(chan) 。“三山五園”是以圓明園、暢春園、萬(wan) 壽山·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和香山·靜宜園為(wei) 核心的清代皇家園林群,是山、林、水、園、田、村、寺、營、路交織的古代人居環境的典範。它曾借助傳(chuan) 教士的書(shu) 信在歐洲名聲大噪,也在清末毀於(yu) 侵略者的野蠻劫掠,沒有人不會(hui) 對它遠逝的輝煌和民族的屈辱而唏噓。從(cong) 風景園林專(zhuan) 業(ye) 角度來看,這些園林還有太多的曆史文化有待發掘。

  在我看來,“三山五園”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項研究正是複原。但這裏的“複原”不是要在廢墟上重建,而是基於(yu) 史料分析與(yu) 繪圖手段,來精確呈現它在各個(ge) 曆史時期的麵貌,並以此為(wei) 基礎開展理論研究。在圖紙上“修複”古今巨變的“三山五園”,對於(yu) 今後的遺產(chan) 保護與(yu) 發展來說意義(yi) 重大。

  我所要“修複”的既不是單體(ti) 古建築,也不是藝術珍玩,而是城市中占地約100平方公裏的遺址保護區。

  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大量古代的輿圖、宮廷檔案與(yu) 繪畫、近現代測繪及衛星圖、老照片等是我案頭的常備資料,書(shu) 籍、網絡、講座和展覽都是資料的來源,反複實地考察更是家常便飯。在我的著作《今日宜逛園——圖解皇家園林美學與(yu) 生活》中,總麵積約合17.8個(ge) 故宮的12座禦園和11座賜園及整個(ge) “三山五園”地區的曆史格局集中呈現。

  其中,暢春園的複原最令人難忘。2018年我在一場學術論壇上結識了地理專(zhuan) 家嶽升陽老師,他提供了一張1957年的遺址測繪圖。在當時,“五園”之暢春園是個(ge) 冷門話題,原因是史料稀缺並且其舊址幾乎被城市取代,連準確邊界都無從(cong) 尋覓。這張測繪圖可以說是幫助我破解暢春園難題的關(guan) 鍵!

  雖然圖上幾乎全是農(nong) 田,但殘存的高地與(yu) 溝渠仍蘊藏有珍貴信息,更重要的是,將它與(yu) 清代圖檔和現狀格局比對,就能較為(wei) 精確地複原出園林邊界和內(nei) 外空間。於(yu) 是我帶領課題組借助6類20餘(yu) 份史料,推測出了乾隆和道光兩(liang) 個(ge) 時期暢春園的曆史格局,測量出其總麵積約87公頃,連續發表了3篇相關(guan) 論文。

  時間來到2020年,我們(men) 又在另一位前輩的指點下修正了複原圖,特別是曾作為(wei) 皇子居所的西花園。年近90歲的“三山五園”研究專(zhuan) 家張寶章先生早就得知我們(men) 團隊的工作並給予很大支持,曾欣然幫我們(men) 的新書(shu) 審稿作序。在聽取了先生關(guan) 於(yu) 查閱西花園“樣式雷”地盤圖的建議後,我們(men) 深入鑽研抽象的圖形與(yu) “蘇州碼子”,幾乎推翻了前一版方案,較大地提升了複原嚴(yan) 謹度。

  這件事啟發我的是:隨著資料和方法的完善,“三山五園”的複原研究沒有止境。同時我也意識到,一方麵要在複原基礎上花大力氣挖掘古代優(you) 秀的造園技藝和思想,另一方麵要加強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服務於(yu) 遺產(chan) 保護、城市規劃與(yu) 公眾(zhong) 科普,讓它的價(jia) 值得到最大化發揮。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