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慶元宵 賞花燈

發布時間:2023-02-06 09:49: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呂明烜

  “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當農(nong) 曆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升上天空,人們(men) 張燈結彩,歡聚一堂,賞花燈、猜燈謎、品元宵,共度這個(ge) 喜慶祥和的團圓夜。

  流光溢彩的元宵節裏,絢麗(li) 的花燈最能烘托節日氛圍。近些年,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傳(chuan) 統花燈工藝不斷探尋新的時代表達,豐(feng) 富著人們(men) 的審美體(ti) 驗和節日生活。在許多地方,各類燈會(hui) 競相舉(ju) 辦,各式燈彩爭(zheng) 奇鬥豔,做燈、買(mai) 燈、掛燈、舞燈、賞燈成為(wei) 慶元宵必不可少的精彩項目。

  輝照傳(chuan) 統文化

  雖然現代人的夜生活早已不缺乏燈光照明,但形態各異、玲瓏剔透、賞心悅目的傳(chuan) 統花燈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yi) 。點亮的花燈,寄托著親(qin) 情與(yu) 鄉(xiang) 情,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凝聚著對幸福未來的向往。

  中國花燈曆史悠久、流派眾(zhong) 多,精妙絕倫(lun) 之作更是數不勝數。浙江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精致典雅,燈麵圖案由刀鑿針刺成孔,燈身無骨,造型多變;福建泉州花燈式樣豐(feng) 富,以其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si) 鑲裝技藝而聞名;廣東(dong) 潮州花燈鄉(xiang) 土氣息濃厚,工藝繁複,無論是屏燈還是掛燈,皆精巧多樣、內(nei) 涵豐(feng) 富……這些構思奇妙、製作精細的花燈,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

  近年來,伴隨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各地大力推廣傳(chuan) 統花燈工藝,積極打造文化品牌,精美的手工花燈踏著時代節拍步入當代生活。為(wei) 讓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遺所蘊含的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花燈進校園”活動,在中小學成立非遺傳(chuan) 承示範基地,開展花燈興(xing) 趣班,組建花燈社團,定期邀請非遺傳(chuan) 承人為(wei) 學生授課……這些舉(ju) 措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與(yu) 生活,更加深了他們(men) 對家鄉(xiang) 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當五彩斑斕的花燈亮起時,孩子們(men) 心中那顆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也在漸漸萌發。

  元宵佳節,賞的是花燈,品的是文化。花燈藝術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輝映著中華民族風俗習(xi) 慣、審美趣味的演變,也蘊含著始終沒有改變的團圓祈福的文化內(nei) 核。

  迸發創新火花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逛燈會(hui) 是人們(men) 慶祝元宵節的傳(chuan) 統習(xi) 俗。如今,許多地方的燈會(hui) 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煥然一新,化身藝術盛會(hui) 。

  兔子燈、走馬燈高高掛起,各類大型燈組姿態萬(wan) 千,新內(nei) 容、新形態為(wei) 傳(chuan) 統燈會(hui) 增添別樣色彩。為(wei) 滿足當代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許多大型燈會(hui) 在主題內(nei) 容上積極創新,不僅(jin) 從(cong) 神話故事、古典名著中找尋靈感,也從(cong) 現實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養(yang) 分。有的精心設計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題花燈,讓人們(men) 盡情釋放想象力;有的將本地特色建築以花燈形式匯聚一堂,彰顯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將花燈與(yu) 動漫形象相結合,吸引年輕觀眾(zhong) “打卡”……漫步燈會(hui) 之中,時代氣息撲麵而來。要實現傳(chuan) 統燈藝的現代表達,離不開在藝術形式上的持續探索。近些年,四川自貢國際恐龍燈會(hui) 更加注重藝術與(yu) 科技的融合創新,其花燈設計製作不僅(jin) 運用了玻璃、尼龍、鋼骨等現代材料,有效結合聲光電的表現形式,更引入裝置藝術及各類新媒體(ti) 藝術創作的新理念,探索展品與(yu) 展品、觀眾(zhong) 與(yu) 展品之間的互動,為(wei) 傳(chuan) 統工藝的創新發展帶來多種可能。還有一些燈會(hui) 在傳(chuan) 統遊覽項目基礎上,打造沉浸式互動演藝項目,像南京秦淮燈會(hui) 同步舉(ju) 辦上元市集、古裝表演等,豐(feng) 富了傳(chuan) 統燈會(hui) 形態,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新體(ti) 驗。

  伴隨科技發展,直播、短視頻等新興(xing) 媒介形態為(wei) 民俗文化傳(chuan) 播提供了新機遇,也讓傳(chuan) 統燈會(hui) 有了新遊客。今年,上海豫園燈會(hui) 以《山海經》為(wei) 靈感,通過現代燈彩演繹,為(wei) 人們(men) 呈現東(dong) 方美學奇境。同時,豫園還在線上開啟慢直播,借助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神獸(shou) 置入畫麵,引發許多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興(xing) 趣。在線上,傳(chuan) 統燈會(hui) 相關(guan) 短視頻的傳(chuan) 播,也讓更多鮮為(wei) 人知的民俗文化進入大眾(zhong) 視野。汪滿田村是位於(yu) 安徽黃山的一個(ge) 小村莊,每年元宵節前後,村民都會(hui) 自發組織盛大的魚燈會(hui) 。以往,魚燈會(hui) 隻有村民參與(yu) ,如今,借助互聯網傳(chuan) 播,嬉魚燈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體(ti) 驗,中國年的至美與(yu) 浪漫在小小村落華麗(li) 綻放。

  以人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在創新中賡續古老的民俗文化傳(chuan) 統,正是當代燈會(hui) 的活力之源。

  裝點千家萬(wan) 戶

  不同的花燈,相似的情思。元宵賞燈,不隻在嬉戲遊樂(le) ,更重在互動中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近年來,以花燈為(wei) 靈感的創意手工產(chan) 品和活動不斷推出,使傳(chuan) 統工藝不再是能工巧匠的“專(zhuan) 利”,而是讓更多人參與(yu) 其中,共享年節之樂(le) 。

  在手工實踐中,創造的樂(le) 趣與(yu) 節日的儀(yi) 式感愈發濃厚。一些博物館在節日期間推出花燈製作體(ti) 驗活動,邀請專(zhuan) 家現場授藝,像中國工藝美術館結合新春燈展推出的“賞燈學非遺,多彩元宵節”研學活動,引來不少青少年報名參與(yu) 。還有一些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為(wei) 基礎,研發相關(guan) 文創產(chan) 品,讓小小花燈裝點千家萬(wan) 戶,如故宮博物院以古畫中的兔為(wei) 靈感,設計六角形宮燈文創產(chan) 品。不同於(yu) 打開便會(hui) “唱歌”的塑料電子音樂(le) 花燈,消費者需要通過手動拚插,才能獲得屬於(yu) 自己的紙藝燈。手工製作的花燈或許不甚完美,卻帶著熟悉的年味,將它送給親(qin) 朋好友,更能為(wei) 美好祝福增添溫度。

  各式各樣的花燈,既讓文化之光更加璀璨,也讓生活之美更具韻味。漫步街頭,琳琅的花燈主題裝飾扮靚城市空間;商場裏,室內(nei) 花燈會(hui) 等元宵市集活動,讓人們(men) 在購物的同時也能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在各地旅遊景區,花燈節等傳(chuan) 統民俗活動的舉(ju) 辦,進一步拓展節日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群眾(zhong) 文化生活。在海外,“中國彩燈節”的連續舉(ju) 辦,讓更多外國友人領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魅力,成為(wei) 世界認識中國的又一窗口。以花燈為(wei) 載體(ti) 展開的節慶活動,正助力古老技藝生根發芽,煥發新活力。

  元宵節承載著人們(men) 對團團圓圓、和諧美滿的祈願。作為(wei) 元宵節的“信使”,一盞盞花燈聯結著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承載著曆久彌新的文化傳(chuan) 統。繼續推動傳(chuan) 統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與(yu) 當代生活相融共生,藏在妙手巧思中的中華文化之美,定將進一步綻放時代光彩。

  (作者為(wei)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