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返家鄉”大學生變身鄉村健康“守門人”

發布時間:2023-02-14 10: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病情危急,時不我待。即使是基層醫生,責任也重於(yu) 泰山。”今年寒假的誌願服務結束時,雲(yun) 南楚雄醫藥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學生李京蔓寫(xie) 下了這句話。

  李京蔓是團雲(yun) 南省開遠市委“返鄉(xiang) 大學生醫療誌願者服務隊”的成員之一。與(yu) 往年不同,團開遠市委在2023年的大學生寒假“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專(zhuan) 門組織了一支以醫學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的返鄉(xiang) 大學生誌願者服務隊,24名醫療誌願者經培訓後,分別前往開遠市8家基層醫療機構和1家村衛生所開展服務。

  “受疫情的影響,醫療機構承擔起了遠超之前的診療壓力,特別是在基層,針對特殊人群的防護壓力越來越大。”參與(yu) 誌願服務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李卓紋說。

  雲(yun) 南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生羅楊對此深有同感。雖然不是醫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但羅楊多次參與(yu) 學校的核酸檢測服務,協助醫務人員提高采樣效率。這個(ge) 寒假,她報名前往樂(le) 白道衛生院舊寨村衛生室服務。

  當參與(yu) 到衛生室的工作後,羅楊才知道,鄉(xiang) 村醫生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繁瑣。

  她跟隨醫生對患者進行家訪,在醫生的指導下,詢問重點人群的身體(ti) 狀況,為(wei)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測量體(ti) 溫、血壓、血氧飽和度;定期給社區裏的老年人打電話隨訪,發現有狀況就報告醫生。由於(yu) 是農(nong) 忙時期,不少老年人的電話經常打不通,羅楊就一次次地打,直到打通為(wei) 止,確保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實時更新。

  除了老年人,醫生還要關(guan) 注社區內(nei) 嬰幼兒(er) 和兒(er) 童的疫苗接種。在醫生的安排下,羅楊給年輕父母打電話,提醒他們(men) 帶兒(er) 童接種相關(guan) 疫苗。有些新手父母不了解疫苗接種,醫生就會(hui) 詳細解釋;如果兒(er) 童生病,醫生會(hui) 對年輕父母進行居家用藥指導。

  在近1個(ge) 月的服務中,羅楊通過記錄門診日誌、信息數據登記、隨訪等工作,對社區居民的身體(ti) 健康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她發現,衛生所雖小,但每天藥房的溫度、濕度都要嚴(yan) 格把控,並按時登記。

  “這一切都讓我更加感受到,基層醫生是人民健康的第一‘守門人’。”羅楊說。

  參加醫療誌願服務隊,也讓誌願者真切感受到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壓力。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生師瓏瑛在開遠市婦幼保健院一樓的向導台服務。導台服務要站著回答不同人的谘詢,實在太累了她會(hui) 坐下,但帶她的老師從(cong) 不坐下,說這是自己的工作,已經習(xi) 慣了。

  在大莊衛生院服務的雲(yun) 南文化藝術職業(ye) 學院學生高婭仙,負責掛號指引、方向指引、攙扶老年人等工作。看著患者著急、期待的眼神,高婭仙深深感到,“你的手一指,就是責任。否則患者可能因為(wei) 你的一個(ge) 動作、一句話,就白跑冤枉路,耽誤了寶貴的就診時間”。

  紅河衛生職業(ye) 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zhuan) 業(ye) 學生李詩楊在開遠市人民醫院CT室服務。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學會(hui) 了為(wei) 進行CT檢查的患者擺放體(ti) 位,以及操作電腦進行檢查。有時遇到行動不便的患者,他需要和其他醫護人員或家屬一起提起床單把患者放在檢查床上,“這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

  不過參加此次誌願服務,大學生們(men) 深感“收獲遠比付出的多”。

  一次,李詩楊用手機打字告訴一名聾啞患者如何拿檢查結果後,這名患者用手語向他說“謝謝”。“突然間,我仿佛看見一束光。”李詩楊說。

  作為(wei) 中醫學生,在開遠市中醫醫院服務的臨(lin) 床實踐中,李卓紋看到中醫藥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看到了中醫傳(chuan) 統療法在臨(lin) 床上的綜合運用,看到了患者逐漸好轉……“這讓我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有了深刻的認同感,對繼承和發揚中醫藥事業(ye) 也有了更堅定的信念。”李卓紋說。

  羅楊所在的村衛生室也為(wei) 患者提供中醫理療,她從(cong) 中學到了一些穴位和理療的知識。看到很多患者因疼痛而扭曲的臉龐,在醫生的治療下變得舒展開來,羅楊說,自己不由地感歎中醫的博大精深,“心中對醫生的敬仰也更深了”。

  在李卓紋看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醫學專(zhuan) 業(ye) 學生的臨(lin) 床實踐機會(hui) 大大減少,“但醫學專(zhuan) 業(ye) 的特殊性使很多經驗不能從(cong) 教科書(shu) 上學到,患者的情況隨時在變化”。而這次實踐活動給了他們(men) 一次難得的機會(hui) ,正如來自昆明醫科大學的誌願者王首俊所說,誌願服務中學到的東(dong) 西比書(shu) 本更讓人印象深刻,“臨(lin) 床實踐讓我感受到了醫學的奇妙,以及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團雲(yun) 南省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返鄉(xiang) 大學生醫療誌願者服務隊,是雲(yun) 南共青團開展大學生“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以來組織的第一支專(zhuan) 業(ye) 服務隊。在不久前召開的雲(yun) 南省兩(liang) 會(hui) 上,提升鄉(xiang) 村衛生醫療服務能力是不少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話題。他們(men) 指出,目前“醫防融合”是醫療衛生體(ti) 係改革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體(ti) 現,其中,穩定鄉(xiang) 村衛生人員隊伍、加強醫學人才培養(yang) 十分重要。返鄉(xiang) 大學生醫療誌願者服務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節前後基層一線醫療機構人員的緊張現狀,為(wei) 返鄉(xiang) 大學生提供了社會(hui) 實踐的專(zhuan) 業(ye) 平台,“術業(ye) 有專(zhuan) 攻”使得“返家鄉(xiang) ”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目前,團開遠市委已與(yu) 開遠市衛健局達成共識,通過組建返鄉(xiang) 大學生醫療誌願者服務隊為(wei) 基層醫療機構輸入新鮮血液。實踐中表現優(you) 秀的醫學專(zhuan) 業(ye) 大學生,將被列為(wei) 醫療機構招聘時優(you) 先錄用的人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返家鄉(xiang) ”大學生變身鄉(xiang) 村健康“守門人”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