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寫(xie) 作業(ye) 東(dong) 摸摸西摸摸,注意力不集中……該如何引導?
新學期,讓孩子成為(wei) 時間的主人
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寸金使盡金還在,逝去時光哪裏尋”……古往今來,人們(men) 一直傳(chuan) 唱著時間的寶貴。但在剛剛過去的寒假,因孩子時間管理問題而引發的親(qin) 子矛盾卻呈上升趨勢。
記者觀察到,隨著“雙減”政策全麵落地,作業(ye) 少了,孩子們(men) 可以自主安排的時間多了。但由於(yu) 不少家庭、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不足,加之疫情期間線上、線下兩(liang) 種學習(xi) 狀態頻繁切換帶來的影響,這個(ge) 假期,孩子主動學習(xi) 意識不夠、做事拖延,無法高效管理時間等問題讓許多家長焦慮。
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麽(me) ?家長如何用科學、正確的方式幫孩子養(yang) 成時間管理的好習(xi) 慣?新學期伊始,多位專(zhuan) 家表示,管理時間就是管理人生,兒(er) 童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的關(guan) 鍵期,盡早形成時間管理的好習(xi) 慣,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學生學習(xi) 拖延越嚴(yan) 重,學業(ye) 表現越差,負麵情緒也越多
“玩的時候精神抖擻,一幹正事就‘摸魚’,不是找橡皮就是削鉛筆,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拖拖拉拉。”說起三年級兒(er) 子淘淘,北京家長劉田滿滿一肚子氣。她無比期待新學期的到來,“有老師、學校管著,家長終於(yu) 解放了”。可轉念一想,她又開始犯愁:“就這學習(xi) 自主性,一開學還不落到班裏老末去?”
劉田說出的,是很多家長共同的煩惱。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博士李玉華在一項針對3600餘(yu) 名小學生的調研中發現,學業(ye) 拖延在小學生群體(ti) 中普遍存在,其中嚴(yan) 重拖延的小學生占比約16%,一般拖延的占比約27%,不拖延或較少拖延的占比約56%;並且隨著年級升高,嚴(yan) 重拖延、一般拖延的學生比例都在上升。該研究還發現,學生學業(ye) 拖延越嚴(yan) 重,其學業(ye) 表現就越差,負麵情緒也越多。
“這段時間,我們(men) 接到了大量關(guan) 於(yu) 孩子時間管理問題的谘詢。‘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e) ’這件小事經常成為(wei) 激烈家庭衝(chong) 突的‘導火索’,甚至引發孩子跳樓等極端事件。”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yu) 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長李勇告訴記者。
“人的一大差異在於(yu) 業(ye) 餘(yu) 時間管理,學生時代的差異主要就在於(yu) 如何管理好自主時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er) 童研究所副所長洪明指出,當前青少年的時間管理能力總體(ti) 偏弱,問題集中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是不能意識到時間的珍貴,浪費時間的現象比較嚴(yan) 重,比如沉溺於(yu) 手機遊戲等;二是不具有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不會(hui) 科學、合理地使用時間,比如有些孩子把時間排得很滿,看似是珍惜時間,實則學習(xi) 效率很低。”
“時間管理能力是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ge) 人學習(xi) 、成長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李勇也認為(wei) ,家長和學校應充分重視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ang) ,“拖延、磨蹭隻是行為(wei) 表象,在更深遠的意義(yi) 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或意識跟學習(xi) 的意義(yi) 感、價(jia) 值感、使命感高度相關(guan) 。一個(ge) 長期管理不好時間的學生,很容易喪(sang) 失學習(xi) 、生活的意義(yi) 感與(yu) 方向感,被‘空心病’所困擾。”
培養(yang) 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父母最需要的是信任與(yu) “留白”
為(wei) 了讓孩子“把每一分鍾都用在刀刃上”,從(cong) 上學第一天開始,五年級學生家長劉倩文就嚴(yan) 格給孩子實行“學習(xi) 計劃管理法”:她每天列出學習(xi) 任務表,在孩子逐項完成後,再由她評判質量。可隨著年級增長,任務越來越多,孩子的笑容越來越少,有一次,甚至哭著控訴“我就是一個(ge) 不停完成任務的機器”!劉倩文很委屈,明明是幫孩子充分用好每一分鍾,為(wei) 什麽(me) 得不到理解?
在洪明看來,這正是當前大多數家庭處理孩子時間管理問題最容易陷入的兩(liang) 大誤區:不信任孩子,不肯為(wei) 孩子“留白”。
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校長助理李岩觀察到,“雙減”之後,本該還給孩子的自主時間被很多家長塞進了音樂(le) 、繪畫、體(ti) 能等非學科培訓:“很多並不是出於(yu) 孩子興(xing) 趣的選擇,而是因為(wei) ‘別人都在學’,就要把孩子的時間填滿。”
“時間管理絕不是幫孩子‘寫(xie) 一張計劃表’那麽(me) 簡單。時間管理分為(wei) 他主管理和自主管理,家長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逐步養(yang) 成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洪明說,“家長的過度安排,使得孩子沒有自主管理時間的空間,表麵上都把時間用在學習(xi) 上,實際上他主時間過多,孩子難以提高自己對時間的認知,很難形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在谘詢輔導中,李勇也接觸過這樣一個(ge) “時間被家長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孩子。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shu) 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會(hui) 異常焦慮,怕答不完考題,甚至後來發展到聽見別人翻試卷的聲音都會(hui) 手抖。
“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直升機父母’和‘割草機父母’。在他們(men) 看來,‘孩子小,哪懂什麽(me) 時間管理’,要麽(me) 始終盤旋在孩子頭頂監控一切,要麽(me) 一直擋在前麵替孩子掃除一切障礙。”李勇認為(wei) ,這實質上都是一種侵入式的教養(yang) 方式。“此外,還有的家長在製定計劃的過程中,經常給孩子定比較高的標準,如果達不到就認為(wei) 孩子不認真,經常批評,很少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就進入一種心理學上常說的‘習(xi) 得性無助’狀態,很難形成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
另一大誤區則是,很多家長認為(wei) “時間隻有花在學習(xi) 上才是對的”。
“讓孩子學會(hui) 利用時間,根本上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幹該幹的事情。家長要厘清‘哪些是孩子該幹的事情’,這很重要。孩子在小學低年級段的娛樂(le) 、玩耍、休息,都是一種自我探索。這些活動表麵上跟書(shu) 本學習(xi) 沒有太大關(guan) 係,實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洪明認為(wei) ,很多時候,家長誤認為(wei) 孩子浪費時間、時間管理能力低,其實是家長的認知誤區。
李勇也認可這種觀點:“長此以往,這種功利式的教養(yang) 方式還會(hui) 讓孩子認為(wei) ‘學習(xi) 是為(wei) 了討好家長’‘為(wei) 了讓爸媽開心’,學習(xi) 的價(jia) 值感、使命感,也就是內(nei) 部動機很難建立起來。”
用科學的方式幫孩子養(yang) 成時間管理的好習(xi) 慣
終身學習(xi) 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幫孩子養(yang) 成時間管理的好習(xi) 慣,贏得高效、成功的一生?
“心理學上有研究證明,時間管理意識、管理能力跟孩子人格特征強相關(guan) 。先天脾氣急、好勝心比較強的孩子,我們(men) 稱之為(wei) A型人格,時間管理會(hui) 做得比較好。相反,脾氣比較和緩、與(yu) 世無爭(zheng) 的孩子,也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B型人格,就會(hui) 比較慢、愛拖延一些。”李勇提醒,在培養(yang)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之前,家長和老師要認識到,孩子與(yu) 孩子之間先天有差異,不能過多地橫向比較,“研究同時證明,A型人格的孩子速度快,做事卻容易毛躁;B型人格的孩子速度慢,但做事質量一般比較高。父母和老師應在充分認識孩子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時間管理訓練。”
“要從(cong) 孩子的特點出發,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jia) 值。大人明白時間與(yu) 時間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這個(ge) 時間段的工作沒有完成,下一個(ge) 時間段就會(hui) 受到影響,但孩子是缺乏這樣的認識的。”洪明建議,要讓孩子從(cong) 認識時間的有限性入手,“做好時間管理,首先要了解做每件事要花費的時間。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多采用與(yu) 時間相關(guan) 的詞語,強化孩子對時間點和時間段的認識,比如吃飯時,不僅(jin) 告訴孩子8點吃飯,而且要使其明白在多長時間內(nei) 吃完是合適的。”
“家長還要明白時間管理不是孩子個(ge) 人的事,而是整體(ti) 的、整個(ge) 家庭的事情,隻有家長提高自己、帶動全家,才能更好地培養(yang)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李岩說。
對於(yu) 此前時間管理習(xi) 慣較差的孩子,李勇提出了“短期抓體(ti) 驗,中期抓習(xi) 慣,長期抓目標”的解決(jue) 策略:“短期抓體(ti) 驗,是要給孩子一個(ge) ‘熱啟動’的過程,父母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孩子比較容易做好的事情,把主導權交給孩子,讓他自主計劃管理,同時做好結果的正強化,比如完成某一項任務後,可以陪孩子出去玩一天,讓孩子嚐到做好時間管理的甜頭,提升改變的意願和能力。中期抓習(xi) 慣,是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時間把控能力,利用計劃管理、行為(wei) 契約等方法分解任務、進行管理,但一定要注意,父母可以引導、陪伴,但要學會(hui) 放手、逐步撤出,也要允許在這個(ge) 過程中孩子有反複,多鼓勵、少批評。長期抓目標,習(xi) 慣容易消除,長期要不斷澄清、更新學習(xi) 目標,但目標不能太功利,隻有讓孩子認識到學習(xi) 真正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才能在自我管理的路上不斷前進、不斷提速。”
需要留白和改變的,不隻是家庭,還有學校。
“新學期回歸線下教學後,學生需要適應過程,在時間管理方麵也麵臨(lin) 新挑戰。”李岩介紹,近年來,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一直在常規管理、全員德育等方麵不斷探索如何提升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每天,班主任都會(hui) 帶領學生對一天學習(xi) 生活、不同學科時間分配等進行複盤分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麵的不足。此外,我們(men) 還會(hui) 根據大數據係統對學生作業(ye) 質量等情況的分析,針對男女生不同特點等組織與(yu) 時間管理相關(guan) 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在同輩學習(xi) 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