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春“藝”濃——上海演藝市場活力迸發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追隨春天的腳步,眼下的上海演藝市場持續升溫——名家名團名作紛至遝來,首演首發首秀讓滬上觀眾(zhong) 直呼過癮。“演藝大世界”煥新出發,吸引一眾(zhong) 原創新劇亮相。上海18家國有院團也在加快步伐,開展國內(nei) 巡演,籌劃海外巡演。
名家名劇陸續登場
2月18日至19日,中國交響樂(le) 團將新春國內(nei) 巡演的第一站放在上海,為(wei) 滬上樂(le) 迷帶來“聆賞經典”和“龍聲華韻”兩(liang) 場樂(le) 團招牌音樂(le) 會(hui) 。緊隨其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杭州愛樂(le) 樂(le) 團、深圳交響樂(le) 團、貴陽交響樂(le) 團、廣州交響樂(le) 團等5家交響樂(le) 團和中國廣播民族樂(le) 團、蘇州民族管弦樂(le) 團、中央民族樂(le) 團等3家民族管弦樂(le) 團將陸續登場,在黃浦江畔帶來經典與(yu) 新創之聲。
這是由中央宣傳(chuan) 部文藝局、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音樂(le) 家協會(hui)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chuan) 部共同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的“時代交響——全國優(you) 秀樂(le) 團邀請展演”。擁有成熟演出市場的上海,曆來為(wei) 國內(nei) 外名家名團所看重。這個(ge) 春天,多家“中字頭”“國字頭”樂(le) 團來滬獻演,為(wei) 上海的演藝市場注入一股鮮活熱力,營造出春“藝”濃濃的城市文化氛圍。
在上海東(dong) 方藝術中心,第十三屆東(dong) 方名家名劇月正在緊張籌備中。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的京味兒(er) 話劇《椅子》將於(yu) 3月3日作為(wei) 開幕大戲登場,碼齊一套“老戲骨”班底,大灣區粵劇《南海十三郎》也將首次亮相上海。上海東(dong) 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說,創辦十餘(yu) 年,東(dong) 方名家名劇月初心不改,持續“聚焦新劇目、展示新成果、培養(yang) 新觀眾(zhong) ”,為(wei) 優(you) 秀劇團和劇目搭建平台,很多小劇種在這裏找到了新觀眾(zhong) 。
演藝市場迎來“陽春三月”
堅持以演出為(wei) 中心環節,豐(feng) 富演藝市場內(nei) 容供給,打造文化惠民暖心工程,助力拉動文化消費——新春伊始,上海文藝院團、各大劇場和文旅部門協同發力,將傳(chuan) 統的演出淡季變旺季,推動演藝市場迎來“陽春三月”。數據最有說服力:今年3月,上海全市演出備案931場,同比2019年的530場增長75.6%,其中上海市屬國有院團、劇場計劃演出672場。
連續多場100%的上座率,上海大劇院重新迎來滿座時刻,且今年上半年的檔期已經排滿。2月10日至12日,全新製作的歌劇《波西米亞(ya) 人》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緊張拆台、裝台後,2月24日至26日,上海大劇院將迎來新版全景歌劇《托斯卡》。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告訴記者,最近愁的是“檔期”,甚至出現了“搶檔期”的情況,很多項目排到了2024年。目前,劇院已經在和海外優(you) 秀劇院團商談2024年至2025年的檔期。
好劇“請進來”,原創“走出去”。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le) 廳、上海文化廣場、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劇院、上海民族樂(le) 團,均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增強文化交流的開放程度,將國際上的優(you) 秀劇目和劇團引進來,是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未來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總裁張頌華說,“市場破冰後明媚的春天,更激勵我們(men) 加快原創步伐。”
記者來到位於(yu) 紹興(xing) 路的上海昆劇團,演員們(men) 正在為(wei) 即將開啟的全本《牡丹亭》四地巡演做準備。55出全本昆劇《牡丹亭》,分上、中、下三場,總演出時長約8小時,既有傳(chuan) 統折子精粹,又有首次打磨的新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告訴記者,這是上海昆劇團2022年集全團之力推出的大製作,凝聚了業(ye) 內(nei) 頂級專(zhuan) 家團隊和主創團隊,更為(wei) 當下一批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you) 秀青年人才提供舞台實踐機會(hui) ,展現青年戲曲人的風采,彰顯上海多年來文藝人才培養(yang) 的成果。
“我們(men) 迫不及待起跑了,並且滿懷激情拚命跑。”這些天,穀好好除了督陣演出,還忙著與(yu) 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商量2023年原創大戲《漢武大帝》的計劃。上海淮劇團團長龔孝雄帶隊創作工人題材淮劇《火種》,上海評彈團計劃將“五個(ge) 一工程”獎獲獎小說《千裏江山圖》搬上舞台。
從(cong) “演藝碼頭”向“演藝源頭”轉型
好作品的影響力是演出來的。幾天前,上海京劇院《大唐貴妃》完成了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連續三天,場場爆滿。3月下旬,上海京劇院將攜經典劇目《四郎探母》《紅鬃烈馬》赴鄂作為(wei) 十一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開幕演出。記者了解到,“上海出品”話劇《覺醒年代》《英雄兒(er) 女》《深淵》也已排定晉京演出計劃,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越劇《梁祝》、評彈《人生若隻如初見》等已啟動全國巡演。海外演出方麵,上海芭蕾舞團正積極與(yu) 荷蘭(lan) 對接,籌備經典版《天鵝湖》的巡演工作。
上海黃浦區人民廣場一帶,曾是全國聞名的“戲碼頭”。如今,以人民廣場為(wei) 核心區域,“演藝大世界”煥新出發,目標是持續做大做強亞(ya) 洲演藝之都核心示範區。去年年底,從(cong) 這裏誕生的原創音樂(le) 劇《翻國王棋》版權成功出售給韓方,這是國內(nei) 首次實現原創音樂(le) 劇的海外版權輸出。上海不僅(jin) 要做“演藝碼頭”,更在努力向“演藝源頭”轉型。
在穀好好看來,上海的文藝創作和演藝市場好比一池春水,活力湧動。影視、網絡、遊戲也在為(wei) 傳(chuan) 統戲曲插上“新翅膀”,由計鎮華、梁穀音、張銘榮主演,滕俊傑導演,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昆劇電影《邯鄲記》將在今年上映,滕俊傑導演的滬劇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電影《敦煌女兒(er) 》將於(yu) 3月8日首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