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科技火花 為大山孩子們創造更多可能
2022年12月初,甘肅省第一間“未來教室”在隴南市文縣二中落成,科技讓孩子們(men) 與(yu) 外麵的世界有了連接,為(wei) 學生們(men) 打開了一扇通向更廣闊科技和數字世界的窗戶,深受孩子們(men) 歡迎。
文縣二中校長許偉(wei) 認為(wei) 推行科學教育是一場接力賽,他們(men) 現在做的隻是第一棒,隻有“搭起架子,樹起旗幟”,才會(hui) 讓更多人意識到科學教育的發展是必然趨勢,並按照這個(ge) 方向去實踐……
在甘肅省文縣碧口鎮文縣二中的“未來教室”,初一(5)班的學生廖文婷帶上VR眼鏡,“看到”了隻在課本、電視上見過的天安門,那場景真實到讓她一時說不出話。後來,她又“體(ti) 驗”了過山車、“到了”海底世界、“看到”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員向她招手……
另一邊,在老師的帶領下,廖文婷的同學馬菲雅經過幾次嚐試,終於(yu) 用3D打印機做出了自己設計的筆筒。看到筆筒成型的那一刻,馬菲雅內(nei) 心既激動又滿足。這個(ge) 她之前隻在電視上看到的高科技,原來比她想象的還要方便和快捷。
VR眼鏡和3D打印機對許多城裏的孩子來說可能並不陌生,但對文縣的學生來說卻是新奇的寶貝。這間“未來教室”由中國記協聯合騰訊公司向文縣捐贈,是甘肅省第一間“未來教室”,於(yu) 2022年12月初落成和投入使用。它為(wei) 文縣二中的學生們(men) 打開了一扇通向更廣闊科技和數字世界的窗戶,深受孩子們(men) 歡迎。
文縣曾屬於(yu) 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甘肅省23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之一。文縣二中所在的碧口鎮,位於(yu) 甘、川、陝三省交界處,此地山大溝深,長期以來交通不便。
好在科技讓孩子們(men) 與(yu) 外麵的世界有了連接,對科學教育的重視和探索,也讓地處偏遠的文縣二中在近兩(liang) 年配備了智能黑板、智慧班牌、智慧教室、VR實驗室和“未來教室”,並完成了門禁係統、宿舍係統和食堂的智慧化改造,成為(wei) 甘肅省信息技術標杆校。
事實上,在山區中學推行科學教育有諸多不易,在這背後有許多人在默默努力,大家有著同一個(ge) 心願,那就是點燃大山孩子們(men) 的科技火花,為(wei) 他們(men) 創造更多可能。
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激發學生的興(xing) 趣
文縣二中校長許偉(wei) 曾在多所學校任教,他深知在農(nong) 村地區,孩子們(men) “真正需要的是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而使用高科技教學設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城鄉(xiang) 教育的差距。
在許偉(wei) 看來,如今普通的多媒體(ti) 教室,對學生已經沒有吸引力,隻有通過更先進的東(dong) 西,才會(hui) 讓他們(men) 對科技產(chan) 生興(xing) 趣。
上了近十年信息科技課的冉玲莉能明顯感覺到這門課程這些年的變化。“以前更加側(ce) 重理論包括常規知識的學習(xi) ,比如讓學生學會(hui) 操作常規應用軟件,現在則是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men) 把自己的想法實踐出來。”然而,地處偏遠,缺少高科技設備和專(zhuan) 業(ye) 老師阻礙了學校推行科學教育。
讓許偉(wei) 有些難為(wei) 情的是,因為(wei) 一些硬件設施非常貴,考慮到經費有限,每次參加科技類比賽時,他和副校長董文超兩(liang) 人不得不仔細對比參賽項目的價(jia) 格,然後選擇最便宜的項目。得知有學校已經建立能通過開源硬件組裝機器人的“創客教室”,兩(liang) 人也有些羨慕。
中國記協派駐文縣掛職的副縣長張業(ye) 亮在走訪和調研中發現,由於(yu) 財政資金有限,文縣各學校的教學設備普遍比較陳舊,一些老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跟東(dong) 部發達地區差距較大,不擅於(yu) 利用小程序、App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是山區中學開展科學教育麵對的難點問題。
在他看來,要改變年輕一代,最優(you) 的路徑還是教育。“所以我們(men) 通過一點點的努力來改善這裏的教育環境,建足球場、成立合唱團、給幼兒(er) 園捐早教產(chan) 品、為(wei) 有需要的學校提供編程課程……”張業(ye) 亮說。
“未來教室”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引入文縣二中的。它包括互聯與(yu) 直播錄播設施、開源硬件、VR和3D打印等科技體(ti) 驗設備,以及相應的信息技術科技課程、教師培訓和青少年科技類賽事活動組織。
騰訊成長守護高級總監鄭中表示:“打造‘未來教室’項目的初衷是給孩子多一種可能,一方麵希望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科學使用網絡的習(xi) 慣,另一方麵希望激發孩子們(men) 的想象力、好奇心,培養(yang) 他們(men) 對科技的興(xing) 趣。”
對於(yu) 如何使用“未來教室”,董文超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是成立興(xing) 趣小組,讓學生們(men) 體(ti) 驗現代科技的設備,激發他們(men) 對科技的興(xing) 趣,其次才是根據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水平,開設一些簡單的課程,然後逐步加深,通過兩(liang) 年、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一些比較複雜的科學任務,甚至做出一些成果。”
推行科學教育是一場接力賽
事實證明,“未來教室”的引入的確打開了文縣二中老師和學生的視野。
聽說要成立“未來教室”科技興(xing) 趣小組,廖文婷和馬菲雅兩(liang) 人立刻報名參加,並學習(xi) 了圖形化編程和3D打印課。如今,馬菲雅已經會(hui) 做一些小遊戲,而廖文婷則十分期待自己學習(xi) 更多編程知識後製作出一個(ge) 機器人,“我覺得機器人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利。”
有的學生學習(xi) 圖形化編程後,會(hui) 主動來找冉玲莉問一些實際操作的問題。學生們(men) 的求知欲讓她感到很欣慰,“我們(men) 的孩子並不缺乏創造思維,也非常聰明,如果有相應的科學課程,是能夠激發他們(men) 的創造力的。”她希望學生們(men) 在學會(hui) 一定的科學知識後,能把知識用於(yu) 解決(jue) 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未來教室”建成後,董文超發現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遠超他的預期。當他和班上的學生說要帶他們(men) 去“未來教室”上課時,孩子們(men) 很興(xing) 奮。“我看到了他們(men) 的渴望,希望通過在‘未來教室’的學習(xi) ,讓他們(men) 找到自己的科學興(xing) 趣點。”
實際上,推行科學教育的益處不僅(jin) 在學生,對老師教學方法和知識的更新,以及促進學校管理方麵同樣有推動作用。
新設備用得不熟練,老師們(men) 便主動加班摸索。有一天晚上九點多,許偉(wei) 回學校處理事情,發現冉玲莉還在“未來教室”研究3D打印建模之後如何切片的問題。“我們(men) 麵對的孩子學習(xi) 知識的方式不同於(yu) 上一代人,在科技更新換代迅速的當下,隻有教師跟得上,學生才能走得快。”冉玲莉說。
許偉(wei) 認為(wei) 推行科學教育是一場接力賽,他們(men) 現在做的隻是第一棒,隻有“搭起架子,樹起旗幟”,才會(hui) 讓更多人意識到科學教育的發展是必然趨勢,並按照這個(ge) 方向去實踐。“科學教育就需要這樣一棒接一棒的接力做下去。”(見習(xi) 記者黃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