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

發布時間:2023-03-03 10:38: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zhuan) 欄作者毛同輝認為(wei) ,認識和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務須堅持高站位,以問題導向認識轉型之不得不為(wei) ,以危機意識看清惟有主動應變、求變才能臨(lin) 絕地而獲生機,以戰略思維認清數字化轉型不進則退、勢在必行的大邏輯。

  重慶啟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福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等支柱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今年以來,各地圍繞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或開展專(zhuan) 項行動,或加強頂層設計,或加大要素扶持,多措並舉(ju) ,動作頻頻。

  以數字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製造業(ye) 企業(ye) 加速數字化轉型,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背景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應變局、破困局、開新局的必要之舉(ju) ,也是我國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也強調,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

  應當看到,認識和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務須堅持高站位,以問題導向認識轉型之不得不為(wei) ,以危機意識看清惟有主動應變、求變才能臨(lin) 絕地而獲生機,以戰略思維認清數字化轉型不進則退、勢在必行的大邏輯。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由探索起步不斷向縱深推進轉變,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但同時我們(men) 也應清醒地看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製造業(ye) 中基數大、占比高,一直存在技術、人才和資金等難題;傳(chuan) 統製造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的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基礎支撐薄弱,一些企業(ye) 實施數字化改造的信心不足、意願不強,等等。

  因此,一方麵是發展規律形成的必然之“勢”;另一方麵是各種條件製約的現實之“困”。要搶占先機,厚植優(you) 勢,始終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製高點,就必須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應勢而謀,順勢而為(wei) ,堅定不移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

  要全麵推廣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理念。有關(guan) 部門可以通過組織政策宣講、案例解讀、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讓製造業(ye) 企業(ye) 認識到,數字化改造是大勢所趨,隻有轉型升級才能提升發展能級,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否則,偏安於(yu) 一時,隻能錯失良機,導致危機,漸失生機。特別是要發揮龍頭企業(ye) 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龍頭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提質增效的顯著變化,讓產(chan) 業(ye) 全鏈條中的企業(ye) 看到改造的紅利、增強改造的意願、加快改造的步伐。

  要強化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要素支撐。針對一些企業(ye) 在數字化改造中麵臨(lin) 的技術盲區、人才短板、資金缺口,各方麵要精準對接企業(ye) 痛點、堵點,幫助企業(ye) 打消轉型之憂、打通數字之路。比如,培育優(you) 質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完善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yang) 培訓體(ti) 係,建立數字人才支撐;鼓勵金融機構開放麵向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的金融服務產(chan) 品,破解資金之困。

  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厚植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一定能推動更多“中國製造”蝶變為(wei) “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讓我們(men) 在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贏得優(you) 勢、贏得未來。(中國經濟網專(zhuan) 欄作者毛同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