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拚”創意更要重服務
最近,各地文旅局長頻頻“出圈”。為(wei) 宣傳(chuan) 家鄉(xiang) ,文旅局長們(men) 走到鏡頭前各顯身手:有的在馬背上發出邀約,有的在零下20攝氏度環境裏穿上民族服飾演繹“森林的主人”,有的中英文無縫切換介紹家鄉(xiang) 美景,還有的不怕“出醜(chou) ”走諧星路線,網友評價(jia) “卷翻了”。
“拚”創意不是目的,為(wei) 的是打響知名度,為(wei) 地方引流。事實證明,文旅局長們(men) 的“吆喝”“代言”收到一定成效。短視頻在社交媒體(ti) 廣泛傳(chuan) 播,帶動一些不知名小城火起來,不僅(jin) 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文旅資源,而且拉動投資、豐(feng) 富業(ye) 態、提高收入、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經濟發展。比如,四川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劉洪手牽駿馬的短視頻,讓不少網友慕名前往甘孜。春節假期,全州共接待遊客45.6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224萬(wan) 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6.33%和107.42%。
視頻“出圈”,一方麵因為(wei) 契合遊客需求,隨著文旅行業(ye) 複蘇和發展,不少人都想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尤其對不了解、不熟悉的“遠方”心生向往,希望看到精彩豐(feng) 富的旅遊推介;另一方麵,地方文旅部門負責人主動站出來,改變“酒香不怕巷子深”思維定式,突破傳(chuan) 統宣傳(chuan) 模式,拉近了與(yu) 遊客的距離,讓網友感受到地方開放好客的誠心與(yu) 真心。
有競爭(zheng) 才有進步,有比拚才有突破。雖然不乏一些質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等不理解之聲,但文旅局長們(men) 在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上,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進行的探索和嚐試,應得到包容和鼓勵。其實,每一次驚豔“出圈”背後,都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互聯網信息紛繁,網友的審美和眼光越來越高,如果文旅局長們(men) 隻是抱著跟風糊弄的浮躁心態,是不可能收獲長久關(guan) 注的。隻有從(cong) 實際出發,認真調研策劃,順應互聯網傳(chuan) 播規律,融合地方優(you) 勢和特色旅遊資源,出新招、走新路,才能打動遊客、引來遊客。
“拚”創意更要重服務。旅遊需要“網紅”,但“網紅”並非旅遊的全部。把線上流量轉化為(wei) 遊客線下行動還不夠。局長們(men) “代言”的不僅(jin) 是當地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更是服務質量、管理水平。遊客慕名而來,希望看到的是視頻裏承諾的各種美好能一一“兌(dui) 現”。如果旅遊設施不完善、景區服務跟不上、遊客觀光體(ti) 驗差,那無論局長們(men) 怎麽(me) 變著法子“吆喝”,都吸引不了“回頭客”。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無論宣傳(chuan) 如何出新出彩,落腳點都應在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上。以高品質旅遊產(chan) 品供給,讓遊客願意來、留得下、多消費,為(wei) 當地帶來“流量紅利”、為(wei) 百姓帶來實在收益,形成文旅發展良性循環,這應是文旅部門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文旅局長們(men) 身體(ti) 力行推介旅遊,是一種進步。從(cong) 縣長“直播帶貨”到局長“跨界代言”,人們(men) 看到黨(dang) 員幹部站風口、趕潮流、勇創新的作為(wei) 。帶著為(wei) 民情懷,多些思路轉變,多些膽識擔當,就能始終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加速釋放發展活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韓小喬(qiao)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