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學:拓展政治學知識邊界與學科視野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
作者:周平(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雲(yun) 南大學特聘教授)
基於(yu) 政治學的學術立場,運用政治學的概念工具並依循政治學的研究理路研究民族政治現象,由此形成的關(guan) 於(yu) 民族政治現象的知識體(ti) 係,便是具有學科屬性的民族政治學。作為(wei) 政治學的分支學科,民族政治學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政治學自主性知識生產(chan) 的一項重要成果。
新的知識體(ti) 係因時而建
從(cong) 本質上看,民族就是人類穩定的群體(ti) 形式,政治則是為(wei) 社會(hui) 構建和維持秩序的機製,二者皆以社會(hui) 為(wei) 基礎,從(cong) 而有機結合在一起並相互影響。社會(hui) 政治中滲透著民族因素,民族也由於(yu) 與(yu) 政治的本質聯係而具有政治屬性。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不能忽略民族的因素,對民族的闡釋也不能忽視其政治屬性。我國政治學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恢複之時,有關(guan) 民族政治現象的知識和理論付之闕如。在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國內(nei) 的民族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外交往交流中遇到的國外複雜多樣的民族政治現象,以及蘇聯解體(ti) 後多民族國家國內(nei) 民族治理問題等,都需要基於(yu) 政治學角度的解釋。政治學在此領域有效知識供給不足的問題,很快就顯露出來。
政治學遇到的如此一種“現有”與(yu) “應有”之間的矛盾,促成了民族政治學的構建。首先意識到此種挑戰的學者們(men) ,先是用政治學的學術工具和範式,對國內(nei) 的民族問題及其應對方式進行梳理,從(cong) 政治學角度進行解釋;接著又將學術視野拓展到國外,力圖對世界各國的民族政治現象進行學術闡釋。在上述努力取得成效並構建起民族政治學理論體(ti) 係的基礎上,又將學科的知識成果應用於(yu) 人才培養(yang) 以及民族治理問題的解決(jue) 。
在學科的知識邏輯、學術邏輯、體(ti) 係結構和人才培養(yang) 不斷完備的同時,民族政治學繼續對民族政治現象、民族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等問題進行深度挖掘,發現並揭示民族現象的底層邏輯,將人類的各種聚民為(wei) 族現象歸因於(yu) 人類的聚族本質,把不同種類的民族界定為(wei) 人類聚族本性的具體(ti) 形式,並以此為(wei) 邏輯支點對複雜多樣的民族政治現象進行深度分析和闡釋,不僅(jin) 形成了一係列原創性知識和理論,也形成了自己的話語體(ti) 係。
對政治現象作出新闡釋
基於(yu) 民族與(yu) 政治的邏輯聯係,民族政治學從(cong) 一個(ge) 特定角度,對包括民族政治現象在內(nei) 的政治現象作出了自己的理論闡釋。
對民族政治現象從(cong) 政治學角度進行闡釋。民族政治學對若幹重要和突出的民族政治現象和民族政治問題,如民族國家、國家民族、國族的內(nei) 在機製、現代國家的民族特性、族際關(guan) 係的政治屬性、族際政治整合、多民族國家的體(ti) 製和製度、中華民族的結構和屬性等,進行了學理性闡釋,構建了相關(guan) 知識和理論。
對政治學基本問題從(cong) 民族角度進行闡釋。許多政治現象都蘊含著民族性因素。政治學對這些現象的認知和論述,如果缺少從(cong) 民族角度的分析闡釋,其中的一些本質內(nei) 涵就會(hui) 被遮蔽。針對這種狀況,民族政治學對其中的若幹基本問題做出了新闡釋,如從(cong) “人口—國民—國族—國家”的進路對現代國家的本質內(nei) 涵進行闡釋,從(cong) 現代民族內(nei) 在機製的角度對現代國家的國家倫(lun) 理、國家行為(wei) 的民族底蘊等進行了新闡釋。
對民族蘊含的社會(hui) 政治機製及其功能提出本學科的闡釋。作為(wei) 人群共同體(ti) 的民族,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並蘊含著一係列社會(hui) 政治機製。在關(guan) 注民族現象的政治內(nei) 涵的基礎上,民族政治學對民族蘊含的社會(hui) 政治機製及其功能,從(cong) 政治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和闡釋。如對人類的聚族本性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國族蘊含的社會(hui) 政治機製、社會(hui) 政治身份對民族塑造的影響、民族的人口整合功能等進行的理論闡釋。
對民族問題治理提出政治學的應對之道。對於(yu)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關(guan) 係是國內(nei) 最為(wei) 重要的社會(hui) 政治關(guan) 係,對國家發展和穩定具有關(guan) 鍵性影響。民族政治學對其中的若幹重要問題,如族際關(guan) 係的性質和特征、族際關(guan) 係協調的製度安排、民族問題應對的價(jia) 值取向、中華民族的屬性和構建機製等,從(cong) 政治學角度進行了分析闡釋,在揭示其中機製和內(nei) 在邏輯的同時,從(cong) 政治學的角度提出了解決(jue) 問題的思路。
為(wei) 政治學研究注入新活力
民族政治學知識體(ti) 係的構建和豐(feng) 富,為(wei) 政治學的研究和學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民族問題治理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從(cong) 一個(ge) 分支學科的角度彰顯了政治學自主性知識生產(chan) 的意義(yi) 。
對政治學學術研究的影響。作為(wei) 政治學中以民族政治現象為(wei) 對象的分支學科,民族政治學在對民族政治現象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學科內(nei) 在邏輯不斷完善,在政治學中確立了一個(ge) 從(cong) 民族角度進行研究的視野和領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概念工具、研究方法、學科邏輯和學術理路,以及對政治學基本問題所形成的解釋,不僅(jin) 為(wei) 政治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範式,也為(wei) 政治學研究增加了觀察的角度和路徑。
對政治學知識體(ti) 係的影響。民族政治學的建構,本身就肩負著填補空白的使命,其所進行的研究、生產(chan) 的知識和構建的理論,如民族國家理論、族際政治整合理論、國民身份理論、多民族國家的類型理論等,皆被納入並增補到政治學的知識體(ti) 係當中,成為(wei) 政治學理論闡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cong) 而改變了政治學中有關(guan) 知識闕如的狀況。而有些概念,如族際政治整合、國家倫(lun) 理、國族機製、國民身份、邊疆治理等,則在政治學的研究和理論闡釋中得到廣泛運用。
對政治學學科發展的影響。民族政治學在形成和深化對民族政治現象的認知和理論構建的同時,也從(cong) 一個(ge) 特定的角度拓展了政治學的知識邊界和學科視野,為(wei) 政治學的發展創建了新的增長點。而民族政治學學科的構建,尤其是民族政治學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構建,則通過增添一個(ge) 新的分支學科的方式,進一步豐(feng) 富了政治學的學科體(ti) 係。同時,民族政治學有著強烈的現實關(guan) 懷和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學術品格。民族政治學在進行理論闡釋的同時,也基於(yu) 服務民族複興(xing) 、國家戰略的立場,對民族問題提出政治學解決(jue) 路徑,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以及製定完善相關(guan) 政策開闊學科視野、提供學術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