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娃傳遞閱讀之美
“‘媽媽’快點走,國學課就要開始了。”江西省萍鄉(xiang) 市蓮花縣路口鎮湯坊村的劉佳軒小朋友一邊跑,一邊催著“媽媽”。
每到周六下午,村裏的孩子就會(hui) 像劉佳軒一樣,在“童伴媽媽”王燕的帶領下來到村裏的國學館。館內(nei) ,孩子們(men) 端坐在桌前,用稚嫩的聲音,認真誦讀經典國學篇目。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yu) 藍,而青於(yu) 藍;冰,水為(wei) 之,而寒於(yu) 水……”近期,一堂公益國學課在國學館開課,孩子們(men) 早早地就在館內(nei) 等待。課堂上,蓮花中學副校長黃梅玉老師逐字逐句地講解《勸學》等精選篇章,並結合自身學習(xi) 、工作經曆,給孩子們(men) 講授學習(xi) 的重要性,特別是學習(xi) 的態度、方法等。一段段聲情並茂的誦讀,一個(ge) 個(ge) 生動妙趣的故事,一個(ge) 個(ge) 發人深省的道理,孩子們(men) 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國學的魅力,接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
湯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譚鵬介紹,以前村裏文化活動少,如今有了“童伴媽媽”的陪伴,有了國學教育,孩子們(men) 的假期生活更豐(feng) 富,引導孩子們(men) 積極向上,也給孩子們(men) 傳(chuan) 授國學精粹,浸潤美好心靈。
為(wei) 提高孩子閱讀興(xing) 趣,培養(yang) 良好習(xi) 慣,更好促進兒(er) 童健康成長,蓮花縣整合各類陣地、資源,推動“童心港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紅領巾民政營地”等項目建設,常態化服務農(nong) 村兒(er) 童。
在蓮花縣高灘村的王家祠堂,王燕每周都會(hui) 給孩子們(men) 講紅色故事,和孩子們(men) 一起玩益智遊戲……慢慢地,祠堂就成為(wei) 孩子們(men) 願意來、喜歡來的熱門“打卡地”。
在蓮花縣神泉鄉(xiang) 神泉村,老人幸福之家、兒(er) 童快樂(le) 之家、就業(ye) 幫扶車間建在了一起,其樂(le) 融融;在坊樓鎮田壟村,“童伴媽媽”隊伍讓村裏的農(nong) 家書(shu) 屋煥發了新活力;閃石鄉(xiang) 閃石村的“童伴媽媽”帶著孩子們(men) 在“六舍裏”理學廣場盡情地享受閱讀的快樂(le) ;良坊鎮梅洲村的孩子們(men) 在“童伴媽媽”“銀齡先鋒隊”的陪伴下,享受成長的快樂(le) ……
近年來,蓮花縣充分利用禮堂、祠堂、廣場、農(nong) 家書(shu) 屋以及紅色場館等,積極引導黨(dang) 員幹部、教師、誌願者加入“童伴媽媽”隊伍,為(wei) 農(nong) 村兒(er) 童提供了優(you) 質的文化服務,引導孩子們(men) 愛上閱讀,不斷豐(feng) 富農(nong) 村兒(er) 童的課餘(yu) 生活。截至目前,全縣13個(ge) 鄉(xiang) 鎮全部建立了“童心港灣”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組建13個(ge) “童伴媽媽”團隊,帶領孩子們(men) 一起揮筆創作、做遊戲、舉(ju) 辦成長禮等,讓孩子們(men) 在“童心港灣”裏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記者 鄭少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