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 | “大零號灣”:對標世界級科創灣區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中國網5月9日訊 (記者吳亮)對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來說,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核心要素是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也是上海未來依傍的“主動力”。8日,“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團一行走進位於(yu) 上海市閔行區的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這裏是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所在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主戰場,也是“硬科技”創業(ye) 首選地。
今年2月,上海發布《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將“大零號灣”定位為(wei) 世界級科創灣區。《方案》顯示,至2025年,“大零號灣”基本建成,高新技術企業(ye) 達1000家以上,區域產(chan) 值規模達千億(yi) 元級,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麵向未來產(chan) 業(ye) 重點領域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創業(ye) 人才。
上海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dang) 委委員、副總經理葉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零號灣” 是圍繞大學的開放街區式科技園,希望通過校區、園區、城區三區的聯動發展,打造上海科創中心的新引擎。目前,“大零號灣”入駐的硬科技企業(ye) 3000餘(yu)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563家,上市企業(ye) 9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2家,估值超10億(yi) 的企業(ye) 有22家。此外,在人才聚集方麵,“大零號灣”內(nei) 已聚集院士54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已突破1000多人。
“大零號灣”的功能內(nei) 涵可以用“CTO”三個(ge) 字母來概括:“C”(Innovation Core)表示創新硬核,以閔行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為(wei) 核心,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T”(Technology Transfer)表示技術驅動,推進“硬科技”成果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轉化;“O”(Open Innovation)表示開放創新,連接國內(nei) 外、聯動長三角,建設國際化開放式科創街區。
園區打造了1.6萬(wan) 平方的一門式大零號灣科創服務大廈,集聚了行政服務中心、科創服務中心和人才服務中心,為(wei) 企業(ye) 和創業(ye) 者提供行政、科技、創業(ye) 、人才、會(hui) 務等多功能一站式服務。針對科創企業(ye) 對知識產(chan) 權和成果轉化的核心需求,園區還在科創服務中心裏引入了上海知識產(chan) 權交易中心、國際技術交易市場和技術交易所等市場化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
“大零號灣”長期舉(ju) 辦的科創CEO賦能訓練營,讓更多企業(ye) 打破壁壘進行合作。參加活動的企業(ye) 能在大零號灣內(nei) 找到自己的上下遊,實現了大零號灣的內(nei) 循環。下一步,園區將會(hui) 把這些企業(ye) 的產(chan) 品進行整合,抱團出海,產(chan) 出更多科技成果,創造出更多優(you) 質的產(chan) 品和服務,扶持企業(ye) 快速成長。
“對於(yu) ‘學院派’創業(ye) 者來說,本身缺乏產(chan) 業(ye) 經驗,但是在這裏,初創企業(ye) 可以享受到產(chan) 業(ye) 輔導。”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小康表示,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高性能腦電及相關(guan) 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ye) ,也是第一批入駐園區的企業(ye) 之一,成立至今共申請到32項知識產(chan) 權,都是在園區的協助下完成的。
未來,“大零號灣”將繼續深度推進“校區、園區、城區”聯動發展,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wei) 主攻方向,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更好發揮科創園區引領和策源作用,樹立科技創新全鏈條觀念,加快推動形成科學家敢幹、資本敢投、企業(ye) 敢闖、政府敢支持的創新資源優(you) 化配置方式、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有效促進科創和產(chan) 業(ye) 共振、人才和創新共鳴,讓“大零號灣”成為(wei) 最具科創特色的閔行創新核爆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