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向文學轉捩導致的誤讀:《詩經·唐風·椒聊》“多子說”
作者:楊玲(蘭(lan) 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劉毓慶先生在《百年來〈詩經〉研究的偏失》一文中說,近百年《詩經》研究的偏失在於(yu) 把《詩經》作為(wei) 一部文學作品,忽視它本作為(wei) 經的特點和在建構傳(chuan) 統文化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不僅(jin) 如此,《詩經》從(cong) 經學向文學的轉捩還導致其中一些詩篇被誤讀,《唐風·椒聊》即其一。
《椒聊》二章章六句,古人認為(wei) 其主旨與(yu) 晉昭公和曲沃桓叔有關(guan) ,現當代學者則將其與(yu) 多子聯係。聞一多先生《風詩類鈔》說:“《椒聊》喻多子,欣婦人之宜子也。”程俊英先生《詩經注析》、郝誌達先生《國風詩旨纂解》均承其說。持此類觀點的學者同時認為(wei) 詩中“彼其之子,碩大無朋(碩大且篤)”描寫(xie) 了女性的豐(feng) 碩健壯、《詩經》時代崇尚豐(feng) 碩之美,有的還進一步以《衛風·碩人》“碩人其頎”、《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儼(yan) )”佐證。但是,通過考查“碩人”“碩大”“碩大無朋”等核心詞語的含義(yi) 可以發現,所謂的豐(feng) 碩之美、多子之說是誤讀。
“碩人”在《詩經》中出現四次,分別是《小雅·白華》《邶風·簡兮》《衛風·碩人》和《考槃》。《白華》“嘯歌傷(shang) 懷,念彼碩人”句,鄭玄解釋說:“碩,大也。妖大之人,謂褒姒也。”何謂“妖大之人”?孔穎達疏解道:“褒姒而言大人,故言為(wei) 妖大之人。”意即“大人”是尊稱,因褒姒德行不配,故稱其為(wei) “妖大之人”。“碩”僅(jin) 關(guan) 乎身份,無關(guan) 身材。另有注本認為(wei) 此“碩人”指申後或周幽王。無論指誰,其貴族身份可以確定,其身材的高矮胖瘦則無從(cong) 判斷。
《簡兮》“碩人俁(yu) 俁(yu) ”句,毛傳(chuan) 解釋說:“碩人,大德也。俁(yu) 俁(yu) ,容貌大也。”“碩”指德,“俁(yu) 俁(yu) ”指貌。鄭箋釋此“碩人”為(wei) 美人。“碩人”依然與(yu) 體(ti) 型沒有直接關(guan) 係。
《衛風·碩人》是《詩經》名篇,寫(xie) 的是衛莊公夫人莊薑。毛傳(chuan) 釋詩中“碩人其頎”曰:“頎,長貌。夫人德盛而尊。”“碩”同樣指德,“頎”才指身材。鄭箋則不同:“碩,大也。言莊薑儀(yi) 表長麗(li) 俊好頎頎然。”“碩”指貌,但從(cong) “長麗(li) 俊好”可以看出指身材高挑而非體(ti) 格壯。哪一種解釋更合理呢?若按鄭箋,“碩人其頎”“碩人敖敖”就有重複、堆砌辭藻之嫌。因為(wei) “頎”“敖敖”均指身材修長,兩(liang) 句詩翻譯一下就是:那個(ge) 高挑的人身材頎長。豈非廢話?若依毛傳(chuan) 則是:那個(ge) 品德出眾(zhong) 的人身材頎長。兩(liang) 種解釋高下立判。
《考槃》“碩人之寬”句,鄭玄解釋為(wei) “碩,大也。形貌大人,而寬然有虛乏之色”。“碩”依然指貌。毛傳(chuan) 無注。孔穎達則說:“毛傳(chuan) 雖然沒有明確解釋《考槃》中的‘碩人’,但是在他篇中,毛傳(chuan) 均釋‘碩人’為(wei) ‘大德之人’,這篇也應該相同。”孔穎達借推斷毛傳(chuan) 之意表明自己對《考槃》“碩人”的理解:即大德之人。從(cong) 《考槃》文本可知,此詩中的“碩人”是一位隱居山野的賢者,他疏於(yu) 衣食等物質追求,重視精神自由。這樣的人說其身材高有可能,體(ti) 型大則不副事實。綜上,《詩經》四首詩中的“碩人”均和體(ti) 型豐(feng) 碩無關(guan) 。
再看《陳風·澤陂》。此詩主旨紛紜難定,但因其緊隨寫(xie) 陳靈公君臣荒淫的《株林》之後,曆代學者多認為(wei) 與(yu) 陳靈公、夏姬情事相關(guan) 。詩中“有美一人,碩大且卷”之“卷”本作“婘”,好貌。“有美一人,碩大且儼(yan) ”之“儼(yan) ”通“[~符號~]”,《說文》釋曰“含怒貌。一曰難知也”。“婘”“[~符號~]”皆從(cong) 女,可知為(wei) 形容女子的詞語,則“有美一人”指女性。陳毗鄰楚,《詩經·陳風》被認為(wei) 是“楚風”或《楚辭·九歌》的上源,楚王好細腰,陳亦以纖瘦為(wei) 美,《陳風·月出》可證。如此,則《澤陂》之“碩大”不可能指體(ti) 型豐(feng) 碩。清人許伯政《詩深》言:“碩大,如碩人、碩女之稱。以族類兼德性言之。”意即“碩人”之類的稱謂指的是被指稱者的身份和德性。此說非常有見地。《說文》釋碩為(wei) “頭大”,是本義(yi) 。“凡大之稱”是碩的引伸意。先秦時人常以身體(ti) 部位比喻人在社會(hui) 中的地位,“頭”對應的正是高貴者。《荀子·議兵》有:“臣之於(yu) 君也,下之於(yu) 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頭目而覆胸腹也。”頭目與(yu) 君、上、父、兄對應。由此就產(chan) 生了碩、碩大形容貴族的用法。毛傳(chuan) 釋“碩人”為(wei) “大德之人”,用的正是“碩”之本義(yi) 。鄭玄釋為(wei) 貌大,用的是引申義(yi) 。《詩經》是最早的傳(chuan) 世典籍之一,用本義(yi) 更切合詩意。
明確了“碩人”“碩大”與(yu) 人之體(ti) 格龐大並無直接關(guan) 係,再來看《椒聊》中“碩大無朋”“碩大且篤”。鄭玄釋“碩大無朋”:“碩,謂壯貌,佼好也;大,謂德美廣博也;無朋,平均,不朋黨(dang) 。”“碩”指貌,“大”指德。“不朋黨(dang) ”就是不拉幫結派、結黨(dang) 營私。但是因為(wei) 毛傳(chuan) 釋“朋”為(wei) “比”,所以後人就認為(wei) “碩大無朋”就是“碩大無比”,就是大得無可比擬。殊不知“比”本就有朋黨(dang) 之義(yi) 。《論語·為(wei) 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即勾結、拉幫結派。《荀子·臣道》有曰:“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yi) ,朋黨(dang) 比周,以環主圖私為(wei) 務,是篡臣者也。”“朋黨(dang) 比周”說明朋、比義(yi) 近。鄭玄注解《詩經》宗毛傳(chuan) ,“毛義(yi) 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識別”。“無朋”作無可比擬講先秦無例,由此可知,鄭玄釋《椒聊》“無朋”為(wei) “平均,不朋黨(dang) ”是對毛傳(chuan) 釋“朋”為(wei) “比”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與(yu) 之不同。孔穎達持相同觀點:“彼己是子謂桓叔,其人形貌盛壯,得美廣大,無朋黨(dang) 阿比之惡行也。”至此可以得出,今人將《椒聊》之“碩大無朋”解釋成高大壯實無比,是以今律古。實際上,無論男女,當其體(ti) 格胖大到無與(yu) 倫(lun) 比時不可能美,更難以稱“佼好”。“碩大且篤”之“篤”義(yi) 為(wei) 忠厚、不虛偽(wei) 。不朋黨(dang) 、不虛偽(wei) 是古代對為(wei) 臣者的基本要求,因此“碩大無朋”“碩大且篤”是寫(xie) 一位男子道德出眾(zhong) ,而非女子豐(feng) 碩健壯。結合晉國曆史可知,詩序“《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沃之盛強,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言之有理。
二十世紀初,學者們(men) 欲矯經學穿鑿之弊,試圖把《詩經》從(cong) 經學“桎梏”中解放出來,還原其“赤裸裸抒情寫(xie) 世”的文學麵目。但是在經學《詩經》向文學《詩經》轉捩過程中,由於(yu) 忽視古今之別,忽視漢代經學在文字訓詁上具有的去古未遠先天優(you) 勢,以今人之意訓釋《詩經》,故而導致誤讀,《椒聊》宜子、多子說因此產(chan) 生。此類問題不止《椒聊》一例,理應引起《詩經》愛好者和研究者的關(guan) 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