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秒審批”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我來領企業(ye) 營業(ye) 執照。”河北省武安市行政審批局服務大廳櫃台前,36歲的“創客”常小發向工作人員說。
“稍等。”市場服務科科長李曉亞(ya) 輕點鼠標,進入智能審批係統。很快,常小發申辦企業(ye) 的審批數據彈了出來——申請時間:17:29:02,處理時間:17:29:17。
“審批過程隻要15秒?”記者有些驚訝。
“是啊,這是智能審批係統。通過業(ye) 務流程標準化,輔助審批決(jue) 策。”李曉亞(ya) 向記者解釋,“係統會(hui) 自動抓取上傳(chuan) 數據,傳(chuan) 送到自動申請審批端口,再通過AI智能計算,對掃描所得圖像自動進行識別處理,從(cong) 而實現‘秒審批’。”
說話間,嶄新的營業(ye) 執照已經打印出來。
“以前審批企業(ye) 營業(ye) 執照,怎麽(me) 也得十來個(ge) 工作日,現在分分鍾搞定!有了這些24小時不眠不休的‘數字員工’,今年2月以來,我們(men) 已完成1000多件對中小企業(ye) 的審批!”李曉亞(ya)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