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遠離危險水域,警惕“野泳”溺水事故發生
入夏以來,選擇“野泳”消暑的人日漸增多,但隨之也增加了溺亡風險。
野外溺亡事故多發
今年兒(er) 童節當日,廣州白雲(yun) 區有幾名少年結伴在一處“網紅湖泊”野泳。據當地文旅局通報,此處不僅(jin) 並未開發,且水又深又冰冷,其中一位少年不幸溺水,經及時搶救才得以恢複生命狀態;端午節當日,河北保定一名年輕小夥(huo) 子在野外下水遊泳後遇險,被救援人員找到時,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6月25日,海南一名8歲男孩在碼頭溺水,被救到岸上後已經是心跳停止、口吐白沫、失去意識,情況十分危急,幸好路過的執勤民警及時撥打120將孩子送往醫院,這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記者了解到,暑假期間是青少年群體(ti) 溺亡事故的高發期。溺水地點多集中在野外、郊外等無安全保障的河道、水庫等地,且多以遊泳避暑為(wei) 由。即使現場立有“水深危險請勿靠近” “禁止遊泳”等警示標牌,甚至有當地村民出麵勸阻,依然有不少人無視警告下水遊泳。此外,學生群體(ti) 往往在遇到危險時缺乏自救和互救能力,風險更高。
遠離危險水域
避免溺水事故發生,防範為(wei) 先。廣東(dong) 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有關(guan) 專(zhuan) 家提醒,自然水域水麵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溝壑等,每一項都可能對人造成生命危險,青少年更要注意防範。
一方麵自己不要獨自下水遊泳,不要到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危險水域遊泳。另一方麵,不要擅自下水施救。溺水者在慌亂(luan) 中求生時力量驚人,沒有受過專(zhuan) 業(ye) 訓練或者經驗豐(feng) 富的人貿然下水救援,很可能反被拖入水中。
當發現有人溺水,正確做法應該是大聲呼叫成年人來幫忙;撥打110、120尋求專(zhuan) 業(ye) 救助;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將身邊的竹竿或衣服伸過去給溺水者;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等。
同時,青少年群體(ti) 還要注意識別常見的危險行為(wei) ,如到野外開放性水域捉魚、摸螺等;在水裏或水域周圍與(yu) 同伴打鬧;進行水上活動時不穿救生衣;在雷雨天氣遊泳;對自己的遊泳能力認識不足所做出的大膽逞能行為(wei) ;爭(zheng) 強好勝,迫於(yu) 同伴壓力嚐試冒險;飯後、劇烈運動、飲酒或者服用藥物後遊泳;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去遊泳。(記者 劉欣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