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梅: 以戲為媒,在創新中“破圈”
一去二三裏,村村都有戲。從(cong) 吳頭楚尾的湖北省黃梅縣發源的黃梅戲,已經躋身全國五大劇種。在勞作中歌唱,在生活中吟詠,黃梅戲早已融入黃梅人的血脈,在不斷地傳(chuan) 承和發展中,生生不息,發揚光大。
6月24日至7月1日,第十一屆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唱響大黃梅”活動在黃梅縣舉(ju) 行,吸引了全國17個(ge) 省、400多個(ge) 戲迷團體(ti) ,11位梅花獎得主、42名知名一級演員,以及6000多名全國各地的黃梅戲發燒友歡聚一堂,樂(le) 在戲中。
近年來,作為(wei) 黃梅戲的故鄉(xiang) ,湖北省黃梅縣通過人才培養(yang) 、精品打造、發展創新等方式,傳(chuan) 承發展黃梅戲傳(chuan) 統文化,讓故裏黃梅分外香。
守住根本 出人出戲
“樹上的鳥兒(er) 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在黃梅縣第三小學校園,悠揚婉轉的黃梅調縈繞耳畔,雖稚嫩卻別有一番韻味。
近年來,黃梅縣廣泛開展黃梅戲進學校、進機關(guan) 、進社區、進企業(ye) 、進鄉(xiang) 村、進軍(jun) 營“六進”活動,形成了人人愛唱黃梅戲、人人學唱黃梅戲的濃厚氛圍。
黃梅縣一方麵厚植黃梅戲沃土,另一方麵培養(yang) 黃梅戲專(zhuan) 業(ye) “苗子”。2021年,黃梅縣從(cong) 全縣6000多名小學生中選出24個(ge) “好苗子”,由縣政府出錢送至安徽省藝術職業(ye) 學院就讀,畢業(ye) 考試合格後,他們(men) 將成為(wei) 黃梅縣黃梅戲劇院的第十代演員。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目前,黃梅縣黃梅戲劇院編劇、導演、作曲、演出、演奏、舞美等各方麵人才齊備,有周洪年、徐記柱、張莉等一批名家,還走出了“梅花獎”得主梅院軍(jun) 及王慧君、張小威、程小君等黃梅戲知名演員。
讓演員以精品立身,讓黃梅縣黃梅戲劇院以精品立院,進而推動黃梅縣黃梅戲以精品立世。黃梅縣設立1000萬(wan) 的黃梅戲藝術基金,支持黃梅縣黃梅戲劇院每年推出一部新作或複排傳(chuan) 統戲。該院先後創排的《天上掉下爹》《傳(chuan) 燈》《青銅戀歌》《我的鄉(xiang) 村我的親(qin) 》《一代義(yi) 伶邢繡娘》等多部作品熱演全國。
“每部精品劇目的問世,都有一個(ge) 高質量的團隊做支撐,全體(ti) 演職人員將排練場當演出舞台,一招一式要求嚴(yan) 謹,使劇院能夠精品不斷。”黃梅縣黃梅戲劇院院長餘(yu) 文新說。
一院兩(liang) 團 各有千秋
“在景區表演,更容易拉近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6月28日,黃梅縣黃梅戲劇院二團青年演員王振,在黃梅縣東(dong) 山問梅村進行常態化演出後,深有感觸地說。
2021年開園後,東(dong) 山問梅村便以黃梅戲為(wei) 主打特色。黃梅縣黃梅戲劇院二團17名青年演員常駐景區,通過沉浸式表演,讓黃梅戲走上街頭,以便遊客近距離感受黃梅戲曲的獨特魅力。
這項黃梅戲創新體(ti) 驗來自黃梅縣黃梅戲劇院不斷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據介紹,在機構設置上,該劇院實行“一院兩(liang) 團”:一團由專(zhuan) 業(ye) 演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傳(chuan) 承推廣黃梅戲文化、服務招商引資和對外交流、宣傳(chuan) 黨(dang) 的方針政策;二團從(cong) 民間劇團遴選聘用優(you) 秀青年演員組成,紮根景區,服務遊客,每年演出300場次以上,賦能文旅融合發展,並為(wei) 一團培養(yang) 輸送“好苗子”。“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項目黃梅戲傳(chuan) 承保護單位,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助力黃梅戲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餘(yu) 文新說。
而為(wei) 了支持黃梅戲和黃梅縣黃梅戲劇院的發展,黃梅縣委、縣政府專(zhuan) 門將黃梅戲劇院的編製人數由原來的60人增至75人,除每年的預算外,還先後向國家、省市爭(zheng) 取黃梅戲非遺項目保護資金及藝術基金等,專(zhuan) 門用於(yu) 黃梅戲傳(chuan) 承發展工作。同時,致力於(yu) 將黃梅縣黃梅戲劇院升級為(wei) 省級院團,並爭(zheng) 取一係列扶持政策。
以戲為(wei) 媒 搭建橋梁
“高鐵通四方,高樓起林間。四季瓜果香,稻穀滿山川。水清魚兒(er) 樂(le) ,風輕白雲(yun) 懸。”在黃梅縣五裏墩社區舉(ju) 行的黃梅戲唱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巡演上,委婉清新的黃梅戲表演唱,引來如潮掌聲。
近年來,黃梅縣在理論宣講工作中獨辟蹊徑,利用戲鄉(xiang) 人民愛聽戲唱戲的特點,創新開展黃梅戲唱講黨(dang) 的創新理論、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創排緊跟新時代、反映主旋律的精品劇目12部,深入開展“文藝搭台、理論唱戲”百姓宣講活動200餘(yu) 場,讓宣講接地氣、聚人氣。
此外,為(wei) 打好黃梅戲這張牌,黃梅縣近年來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東(dong) 山問梅村的黃梅戲常態化演出,濯港太白小鎮等景區每年舉(ju) 辦戲曲廟會(hui) ,小池濱江新區正在籌建黃梅戲文創產(chan) 業(ye) 園。
在黃梅縣,黃梅戲成為(wei) 一張交流的閃亮名片。黃梅縣黃梅戲劇院每年奔赴全國各地商會(hui) 開展演出,以戲為(wei) 媒,迅速拉近與(yu) 企業(ye) 家的距離,黃梅戲成為(wei) 黃梅人交朋友、招商引資的法寶,會(hui) 唱戲更是招商幹部的合格標準。通過集中教學,黃梅的招商幹部每人至少會(hui) 唱3段戲。
值得一提的是,設在黃梅縣黃梅戲劇院小劇場的黃梅戲周末劇場,還成了來考察投資環境的企業(ye) 家們(men) 晚上休閑的固定項目。來看戲的企業(ye) 家們(men) ,在被精彩的黃梅戲表演折服之餘(yu) ,常會(hui) 有票友乘興(xing) 登台來上一段,引來台下觀眾(zhong) 的一片喝彩。餘(yu) 文新說,大家為(wei) 之叫好的,不僅(jin) 僅(jin) 是表演,更是為(wei) 他們(men) 給黃梅帶來的發展機遇。(本報駐湖北記者 瞿祥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