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元就能P不雅照 警惕AI黑色產業鏈批量“造黃謠”
兩(liang) 元就能P不雅照,打包售賣持續更新
警惕AI黑色產(chan) 業(ye) 鏈批量“造黃謠”
6月27日,中央網信辦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的通知》,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以下簡稱“專(zhuan) 項行動”)。其中特別指出要關(guan) 注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問題,如對“AI換臉”等技術生成涉未成年人低俗色情圖片視頻等,要予以重點整治。
——————————
如今,“AI脫衣”技術已生成一條黑色產(chan) 業(ye) 鏈。上遊不法分子通過AI技術生成圖片,並對這些圖片進行整合,打包成圖集,通過成套售賣的方式出售給下遊買(mai) 家,有的人為(wei) 此建立起“付費會(hui) 員群”,使一些無辜人士、甚至未成年人陷入“黃謠”漩渦。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AI脫衣”圖被公開叫賣
“圖片中確實是我的臉,但這裏的我……怎麽(me) 沒穿衣服?”
今年5月,還在讀大學的李亦(化名)收到一名網友給她發來的圖片,看後,她又氣憤又害怕。
李亦是一名Cosplay(角色扮演)博主,常在社交媒體(ti) 分享自己扮演各種動漫角色的照片。後來,她和網友找到了製作裸照的洛粉(網名)。洛粉承認,他將照片放入一款AI(人工智能)軟件中,不到幾分鍾就能將李亦穿好的衣服“脫下”。在網上,洛粉以5元一張的價(jia) 格公開叫賣圖片,聲稱60元能打包買(mai) 到60多名博主的“裸照”,其中甚至還有未成年人的照片。
“我從(cong) 來沒有拍過這種照片!”氣憤的李亦著手收集對方利用AI進行不法行為(wei) 的證據,意圖追究其法律責任,於(yu) 是,她以買(mai) 家的身份與(yu) 洛粉加上了好友。
洛粉並非直白地以“AI脫衣”字眼兒(er) 招攬生意,而是隱晦地表示自己在“改圖”,“小姐姐,這裏接Cosplay的‘改圖’,5元一張。”當李亦進一步詢問其如何“改圖”時,洛粉含糊不清地表示,自己是采用AI技術生成了各種Cosplay的圖片。
李亦從(cong) 洛粉組建的一個(ge) 群聊中發現了端倪。在這裏,洛粉不僅(jin) 繼續提供“改圖”的服務,更發布了大量帶有暗示挑逗意味的圖片,以圖集形式公開叫賣,稱60元可以買(mai) 到65張,“預計還有總共300張會(hui) 通過群聊慢慢更新”。
“這是誰?”李亦從(cong) 中找到了自己的“裸照”,去找洛粉問個(ge) 明白。“這是克羅托(角色名)不穿衣服,博主本人讓這麽(me) 拍攝的。”洛粉答道,並諱莫如深地提示,“可別亂(luan) 轉亂(luan) 發,因為(wei) 套圖中涉及到的60多名博主本人不同意”。
“他這麽(me) 說像是我們(men) 這些博主自己去拍了大尺度照片!”李亦十分氣憤,亮明身份,與(yu) 洛粉對質。
“對不起姐姐!”洛粉承認自己“二次創作”了李亦的圖片。李亦表示,這並非正常的“二次創作”範圍,而是侵犯了她的人格權。
洛粉辯稱,這些係列圖並非出自他手,“是請別人做的”,洛粉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yan) 重性,和李亦商量,“我的卡裏餘(yu) 額隻有1200元,能不能賠償(chang) 你650元私了?”
“這不是錢的問題,你已經違法了。”李亦和其他博主選擇報警。
黑色產(chan) 業(ye) 鏈禍及未成年人
李亦的遭遇並非個(ge) 例。AI技術被濫用,一條黑色產(chan) 業(ye) 鏈正在形成。
在網絡上,隻要輸入關(guan) 鍵詞,就能輕易找到提供“AI脫衣”相關(guan) 技術或服務的商家。他們(men) 打著“AI繪畫”“AI改圖”的旗號在社交媒體(ti) 上招攬生意,引導顧客添加其聯係方式,待到一對一溝通或加入私密群聊後,就拿出具有暗示意味的圖片,誘導網友購買(mai) 。
“AI脫衣”的受害者眾(zhong) 多,甚至禍及未成年人。一名賣家聲稱自己“資源眾(zhong) 多”,發來了一整套價(jia) 目表,詳細地將圖集分為(wei) “明星”“網紅”“模特”“漫畫”等多個(ge) 種類,在他發來的樣張圖片中,甚至還出現了穿著校服的高中生。他聲稱,如果沒有喜愛的類型,顧客可以發照片“單圖定製”,兩(liang) 元一張,“網絡上的圖都可以作為(wei) 素材”。
另一名賣家也采用會(hui) 員製方式邀請顧客進群,稱目前“群裏已經有兩(liang) 三百個(ge) 圖集”,隻要花30元進群就可以享受免費持續更新。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進一步追問其圖集來源時,他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的資源是從(cong) 某網站下載來的,“不是我自己做的”。
“其實隻要掌握了相關(guan) 技術,人們(men) 都可以利用AI製作這些圖片。”資深算法工程師藍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AI脫衣”算法稱作“DeepNude”,因為(wei) 倫(lun) 理問題,目前在美國已被下架,但不排除有人通過其他AI算法訓練機器,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在某通訊軟件上,一個(ge) AI機器人收獲了眾(zhong) 多用戶。它不需要使用者掌握複雜的算法知識,隻需要按照其提示,就能完成給照片“換臉”“去衣”等操作。這一機器人還有詳細的精細化設置,能像美顏相機一樣調整圖片的各項參數。
這款機器人需要付費使用,點擊“充值”按鈕後,用戶會(hui) 被引導到一個(ge) 點卡充值網站當中進行網上支付。不過,用戶並非付費給商家,而是個(ge) 人,因此很難追蹤該機器人的運營主體(ti) 。根據其價(jia) 目表,最低兩(liang) 元就能生成一張脫衣照。
“機器是中立的,隻要給它‘喂’了足夠多的人體(ti) 構造圖,機器就能在之後輸入圖片時,通過識別麵部、身體(ti) 等特征重繪全圖,生成一張‘脫衣照’。”藍天稱,機器“隻管照片的生成”,不會(hui) 顧及照片中人的意願,以及是否成年等倫(lun) 理、法律問題。
“按照技術工具論的視角,技術是中性且無害的,但這樣的認識忽略了技術本應具有的道德相關(guan) 性問題。”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zhen) 查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謝玲認為(wei) ,技術之間是有差別的,有一些新技術如深度偽(wei) 造技術等被濫用所產(chan) 生的後果很難預料,其道德倫(lun) 理及法律問題更為(wei) 複雜。
從(cong) “最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原則構建網絡安全規則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姚誌鬥律師接觸過多起因新技術濫用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例。在一起案件中,一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軟件,將從(cong) 互聯網渠道收集到的大批未成年學生的麵部信息進行替換,製作生成虛假的換臉淫穢視頻,再將視頻有償(chang) 銷售。“這不僅(jin) 侵害未成年學生的肖像權及心理健康,同時這一行為(wei) 涉嫌傳(chuan) 播淫穢物品牟利犯罪。”
“應對新技術新應用風險,需要從(cong) ‘最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原則和‘兒(er) 童權利’的視角來構建安全規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專(zhuan) 家郭開元認為(wei) ,針對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風險,要把握好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新技術應用的動態平衡。有關(guan) 部門應盡快設立保護兒(er) 童、尊重隱私、設置特殊保護的規則,尤其要建立按照年齡標準進行分級管理規則、監護人的知情同意規則等。
謝玲呼籲,對新技術的應用風險進行分類和評估,建立針對新技術規製的製度屏障,明確技術合理運用的界限。如果沒有針對技術濫用設立屏障,應嚴(yan) 格規製這一類高風險新技術的聯網應用,因為(wei) “新技術極有可能導致未來新型不法行為(wei) 的產(chan) 生”。
姚誌鬥稱,對網絡犯罪監管存在一定難度。網絡犯罪證據主要存儲(chu) 在網絡服務器中,麵對複雜、形式多樣的電子數據,取證存在一定困難。此外,違法行為(wei) 人的身份確定難度較大,有的犯罪分子身在國外,給案件管轄帶來挑戰。
事實上,針對網絡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風險,有關(guan) 部門已加大力度重拳整治。
此次中央網信辦專(zhuan) 項行動聚焦的七大重點之一,即劍指新技術新應用風險問題,包括利用“AI換臉”“AI繪圖”“AI一鍵脫衣”等技術生成涉未成年人低俗色情圖片視頻;利用所謂“閱後即焚”的密聊軟件誘騙未成年人提供個(ge) 人信息,誘導實施違法行為(wei)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製作發布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這釋放了國家加大力度整治網絡環境,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信號。”謝玲指出,這一專(zhuan) 項行動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易受影響的特點,意在預防未成年人不良上網用網行為(wei) ,避免其成為(wei) 新型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人”,也是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關(guan) 法律保護措施的具體(ti) 體(ti) 現。
如今,李亦已走出心理陰影,她說:“不能因為(wei) 這些事情而停止我對生活的熱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