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讓更多“挖薑男孩”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發布時間:2023-08-14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王丹

  當郵遞員將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送到家裏時,他背著剛從(cong) 地裏挖的薑回來,手上沾滿泥土。他就是用這雙沾滿泥土的手,在快遞簽收單上寫(xie) 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就是家住雲(yun) 南德宏一個(ge) 偏遠山村的姚勝旺。今年秋天,他即將啟程,跨過大半個(ge) 中國,去大連理工大學報到就讀,同時實現自己“看海”的人生願望。

  媒體(ti) 報道勾勒出姚勝旺一家的情況。家裏六口人,父親(qin) 有肢體(ti) 殘疾,母親(qin) 在外打零工。在別的孩子可能忙著四處旅遊、尋思購買(mai) “開學三大件”的時候,姚勝旺在幫家裏挖薑之餘(yu) ,還要每天做9個(ge) 多小時的家教,輔導八九個(ge) 孩子。難以想象,在那麽(me) 多個(ge) 苦讀的日子裏,他經曆了怎樣的艱辛。

  每年升學季,我們(men) 都能讀到很多這樣的勵誌故事。就在前不久,少年在工地搬磚時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的新聞還引發不小的熱議。但當這樣的故事再次出現,我們(men) 依舊會(hui) 為(wei) 此感動,甚至熱淚盈眶。

  多少人在少年的故事裏,看到了曾經倔強的自己,用盡全力,為(wei) 自己搏出了一個(ge) 未來,打開了屬於(yu) 自己的一片天。作為(wei) 可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他們(men) 承載起整個(ge) 家庭的希望和對更美好生活的希冀。

  多少人在少年的故事裏,感受到了時代躍動的脈搏。姚勝旺們(men) 除了自身努力外,還需要更強有力的教育資源投入與(yu) 資源調配的支撐。

  他們(men) 的出現,與(yu) 中國高等教育從(cong) 精英化到大眾(zhong) 化的跨越過程幾乎同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不斷攀升,意味著有更多人走入象牙塔接受高等教育。十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幾乎翻倍,從(cong) 2012年的30%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57.8%。尤其是從(cong) 2012年起,國家層麵正式出台麵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zhuan) 項計劃。曆經十多年的發展,該計劃已成為(wei) 國家專(zhuan) 項、高校專(zhuan) 項、地方專(zhuan) 項相互呼應的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學生支持體(ti) 係,範圍也從(cong) 過去針對部分省份部分貧困地區的定向支持擴展到麵向全國農(nong) 村考生的普遍支持,大大拓寬了農(nong) 村學子的夢想帶寬。據統計,該計劃出台的十年裏,累計錄取農(nong) 村學生95萬(wan) 人。

  夢想的梯子並不隻出現在考大學這個(ge) 關(guan) 鍵節點。如果將視線往回收,不難發現,在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同時,國家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力度始終處於(yu) 高位。實施特崗計劃,充實基層教育師資力量;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提質,讓3億(yi) 多農(nong) 村孩子吃得好長得壯;不斷完善“兩(liang) 免一補”等學生資助體(ti) 係,確保“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這些綿密的努力和製度的嗬護,讓更多的農(nong) 村學子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安心讀書(shu) ,堅定“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潛心孕育更大的人生希望與(yu) 可能。

  如此說來,姚勝旺們(men) 的勵誌故事,何嚐不是折射國家教育公平的一麵鏡子。經由教育的磨礪與(yu) 滋養(yang) ,他們(men) 終將成長為(wei) “確定的、有力量的人”,在愈加廣闊的人生舞台創造新的人生精彩。我們(men) 也相信,隨著新時代國家教育事業(ye) 的加速發展,更多的青春夢想將被珍視被放飛,每一個(ge) 人生都將充滿無限可能。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4日 11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