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獲得感是活躍資本市場的基礎
作者:金觀平
中央政治局近期召開會(hui) 議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目前,我國個(ge) 人投資者數量已超過2億(yi) ,這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市情,是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也是市場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支撐。因此,盡快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已成為(wei) 當前活躍資本市場的現實需要。
獲得感源自於(yu) 市場的公平、公正、透明。資本市場是一個(ge) 信息市場,真實、準確、及時的信息有助於(yu) 投資者更清晰了解公司情況和管理者行為(wei) ,進而作出投資決(jue) 策,信息披露質量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交易體(ti) 驗。特別是隨著注冊(ce) 製全麵實施,信披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但是,從(cong) 現實情況看,業(ye) 績變臉、披露不完整、“馬後炮式”披露等現象依然時有發生,讓本就處於(yu) 信息劣勢的投資者正確“擇股”難上加難,投資者很難有獲得感可言。
信披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破壞了公平性原則,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和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因此,監管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盡快完善信息披露相關(guan) 製度,加大對信披違法違規案件的懲治力度,引導上市公司積極做好信披工作,讓投資者看得清楚、聽得明白。
獲得感源自於(yu) 合理、可預期的回報。投資者之所以在資本市場投資,看中的是其財富管理功能,就是能賺到錢,這是投資者提升獲得感的重中之重。但近些年市場行情整體(ti) “躊躇不進”,賺錢效應不足影響了投資者熱情。我國資本市場“牛短熊長”、短期波動較大的特征亟待改變。
資本市場尤其是股市的長期穩定,需要引入更多長期資金。除了為(wei) 保險、養(yang) 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更好的製度基礎,相關(guan) 部門還應督促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積極回報投資者,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思維。以公募基金為(wei) 代表的專(zhuan) 業(ye) 投資者也需真正發揮出“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專(zhuan) 長,不斷強化投研能力,用合理的收益回報投資者,吸引源源不斷的“耐心資金”參與(yu) 進來。需提醒的是,“慢牛”並不意味著股市的單邊上漲,波動是證券市場的永恒規律,投資者唯有保持理性、冷靜,不為(wei) 一時的漲跌而盲目追逐或放棄,才有可能實現投資的穩定回報和價(jia) 值增長。
獲得感源自於(yu) 市場不斷深化改革。多年來,證券監管部門不遺餘(yu) 力推動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融資端改革效果明顯,企業(ye) 融資可得性、便利性大幅提升,市場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相比之下,與(yu) 投資者獲得感關(guan) 聯更為(wei) 緊密的投資端改革稍顯“乏力”。眼下,應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為(wei) 切入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統籌投融資協調發展,才能更好激發市場財富效應,提振投資者信心。
改革是解決(jue) 問題的基礎和關(guan) 鍵。今年7月份啟動的公募基金行業(ye) 費率改革受到投資者歡迎,原因在於(yu) 直麵投資者長期麵臨(lin) 的痛點——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這種讓利於(yu) 投資者、倒逼行業(ye) 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的改革,無疑會(hui) 對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產(chan) 生正向作用。
當前市場期待也迫切需要推出更多投資端改革舉(ju) 措,在擴大對外開放、豐(feng) 富投資產(chan) 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實際比例等多方麵邁出更大步伐。在這個(ge) 過程中,要堅持問題導向,把準提高投資者獲得感這個(ge) 著力點,相信在改善投資者預期、增強發展信心的同時,資本市場活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