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其如此,創新才日益精彩
仲呈祥
■南昆守正,守住了曆史唯物觀、藝術辯證法之“正”,守住了昆曲藝術始終為(wei) 人民、為(wei) 觀眾(zhong) 之“正”,守住了繼承弘揚昆曲藝術優(you) 秀傳(chuan) 統之“正”,守住了尊重藝術家、遵循藝術規律之“正”,唯其如此,南昆的創新才能日益精彩。
前一陣,觀看了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以下簡稱南昆)的《蝴蝶夢》《世說新語》《瞿秋白》三台大戲和《小商河》《遊園驚夢》《小宴》《酒樓》《寫(xie) 狀》等經典折子戲。這讓我感受到,南昆在“守正創新”上做出了紮實的成績,堪稱新時代戲曲院團振興(xing) 戲曲的一麵旗幟。
首先是出戲、出劇目。且看這三台大戲——《蝴蝶夢》是對古典傳(chuan) 奇名篇以當代眼光進行的全新詮釋與(yu) 改編,可謂“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成功地將“莊周試妻”變成了“田氏戲夫”,老戲翻出了新意;《世說新語》是實現古典文學資源的發掘、配置後進行新編的曆史劇,將粒粒珍珠組成了一幅饒有趣味、意蘊豐(feng) 厚的魏晉人文風情畫;而《瞿秋白》是用昆曲藝術為(wei) 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和革命先驅立傳(chuan) 畫像,高質量地攀上了思想、藝術的高峰。至於(yu) 那兩(liang) 台經典折子戲,又彰顯出南昆尊重經典、珍視遺產(chan) 、在繼承基礎上發展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概而言之,南昆在劇目建設上踐行了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創新才是真正的發展創新的道理。
劇目建設是劇院守正創新、振興(xing) 戲曲的載體(ti) ,而劇目創新的關(guan) 鍵在人才、根基在人才。且看南昆,劇本乃一劇之本,編劇乃劇本之主。作為(wei) 新時代南昆主要代表作的三台大戲劇本,皆出自羅周、張弘之手。此外,張曼君之於(yu) 《瞿秋白》、石小梅之於(yu) 《世說新語》、徐春蘭(lan) 之於(yu) 《蝴蝶夢》,都證明了南昆在選擇導演人才上的獨具慧眼。而張繼青、胡錦芳等老一輩昆曲大家的無私傳(chuan) 授和精心培育,更為(wei) 南昆中青年昆曲藝術人才的成長,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僅(jin) 以《瞿秋白》為(wei) 例,該戲的主演就集幾代精銳於(yu) 一台——南昆青年一代領軍(jun) 人物施夏明飾演瞿秋白、“梅花獎”得主孔愛萍飾演瞿母、巾生名家錢振榮飾演魯迅……個(ge) 個(ge) 光彩奪目,令人叫絕!還有活躍於(yu) 其他戲中的周鑫、徐思佳、錢偉(wei) 、朱賢哲等演員的精彩表演,都讓觀眾(zhong) 獲得了南昆古樸典雅、清新細膩的審美風格和藝術享受。
出戲、出人是新時代南昆守正創新結出的豐(feng) 碩成果,是南昆讓古老的昆曲藝術“同當代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南昆守正,守住了曆史唯物觀、藝術辯證法之“正”,守住了昆曲藝術始終為(wei) 人民、為(wei) 觀眾(zhong) 之“正”,守住了繼承弘揚昆曲藝術優(you) 秀傳(chuan) 統之“正”,守住了尊重藝術家、遵循藝術規律之“正”,唯其如此,南昆的創新才能日益精彩。
(作者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首屆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