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進口食品標簽提示不能缺位

發布時間:2023-08-16 10:45: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發展,更多進口食品進入人們(men) 日常生活。但是部分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簽,消費者因為(wei) 讀不懂外文說明隻能“幹瞪眼”。

  進口食品外包裝缺少中文標簽是否合法?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shu) 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shu) 。這意味著,進口食品需貼有合格的中文標簽才能上市銷售。另外,根據我國相關(guan) 管理規定,進口食品應具備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頒發的檢驗合格證書(shu) ,以便產(chan) 品追溯。如果進口食品已經到岸但未貼標,那麽(me) 需到海關(guan) 監管倉(cang) 進行整改。

  當然,其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食品並不強製要求附上中文標簽。《關(guan) 於(yu) 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規定,相關(guan) 商品直接購自境外,可能無中文標簽,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查看商品中文電子標簽。

  綜合來看,進口食品中文標簽缺失是否合法要視具體(ti) 情況判斷。但是,即使在不強製要求貼中文標簽的情況下,監管和提示也不能缺位。

  作為(wei) 進口食品的經營方,跨境電商企業(ye) 應承擔起商品質量安全的主體(ti) 責任,會(hui) 同跨境電商平台在商品訂購網頁或其他醒目位置向消費者展示風險告知書(shu) ,主動提醒告知消費者商品詳情。對於(yu) 跨境電商平台來說,無論是平台的自營業(ye) 務,還是以海外賣家為(wei) 主的非自營業(ye) 務,平台都需要對所提供的商品進行合規性審查,確保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質量標準。如遇爭(zheng) 議,要及時協調海外賣家和消費者溝通協商,保障消費者的退換貨權利。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規範進口食品中文標簽,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讓廣大消費者買(mai) 得放心、吃得安心,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有利於(yu) 更好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更多優(you) 質進口食品進入千家萬(wan) 戶,保障進口食品市場的蓬勃發展。(李思雨)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