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通往患者內心的“鑰匙”
有人形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活在生死兩(liang) 界之外的第三個(ge) 世界”。患病後,大腦裏像下了一場無法消融的大雪,白茫茫一片,最終連至親(qin) 也被遺忘碾壓……終有一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hui) 遺忘掉大多數人和事,智力變得如同孩子。
一旦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及早幹預和用藥治療非常重要。我的工作,就是帶領這群“老小孩”進行非藥物治療,為(wei) 他們(men) 打開記憶之門。
初次和周阿姨見麵,是在今年春節假期剛剛結束的時候。周阿姨已經86歲高齡,但身上幹幹淨淨,可見家裏人照護得用心。雖然衣著整潔,但她整個(ge) 人看起來無精打采,臉上透出一股疲態,木訥的神情表明她是一名阿爾茲(zi) 海默病患者。
女兒(er) 安置她坐下後,向我介紹了阿姨的情況:“3年前我爸去世了,之後我媽就一直是自己一個(ge) 人生活。最近我發現她總是忘事,而且越來越嚴(yan) 重,好多事我和她說過之後,她不光記不住,還說我冤枉她,完全不記得我跟她說過這件事……”
女兒(er) 越說越激動,甚至眼睛裏泛起了淚花。但這樣的情緒完全沒有感染到周阿姨,她始終沒有任何表情。
我認真聽著周阿姨女兒(er) 的訴說。這個(ge) 時候讓家屬痛快地講述,既是對他們(men) 的尊重,也是幫他們(men) 釋放長久以來壓抑的情感。同時,我仔細觀察著周阿姨的一舉(ju) 一動,生怕錯過她的每一個(ge) 眼神。終於(yu) ,當女兒(er) 提到已故父親(qin) 的時候,我看到周阿姨有了不一樣的反應,眼神中似乎閃過一絲(si) 光亮。我知道,我找到了通往阿姨內(nei) 心的“鑰匙”!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臨(lin) 床表現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具體(ti) 到個(ge) 案的治療,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我們(men) 會(hui) 根據醫生專(zhuan) 業(ye) 的評估結果,精心設計每一位患者的專(zhuan) 屬訓練方案。我從(cong) 醫院係統中調出了阿姨之前的量表評估結果以及病曆記錄,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文獻支持,為(wei) 她量身打造了個(ge) 體(ti) 化訓練方案。
周阿姨最突出的表現是性格改變和記憶力下降,這也是家屬最迫切想要解決(jue) 的問題,於(yu) 是我決(jue) 定先從(cong) 這兩(liang) 個(ge) 方麵入手。
很快就到了我和周阿姨第二次見麵的時間。周阿姨一進門,我就熱情地拉住她坐到了診桌旁,說:“周阿姨,您好,我是今天帶您訓練的護士小吳。您看我胖乎乎的,同事們(men) 都叫我胖墩墩呢。”
周阿姨似乎來了興(xing) 趣:“哦?你叫墩墩?”她嘴巴微張,有點驚喜地打量著我,“說起來,我的老伴兒(er) 也叫墩兒(er) 呢”。
想不到我這胖乎乎的身材,有一天也能成為(wei) 護理工作的“利器”。細致的觀察和有效的溝通,瞬間拉近了我和周阿姨之間的距離。
看著周阿姨被我帶動起了情緒,我趁熱打鐵:“那麽(me) 阿姨,今天我就帶您用黏土做一個(ge) 冰墩墩怎麽(me) 樣?”
從(cong) 選取顏色、捏製玩偶各個(ge) 部分、連接拚合整個(ge) 身體(ti) ,到製作完畢後回憶製作過程,周阿姨都表現得非常認真,配合度很高。訓練結束後,她小心翼翼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眼睛裏充滿了幸福。我連忙遞給女兒(er) 一個(ge) 天藍色的托盤,示意她可以和媽媽一起將手裏的作品擺在上麵。
臨(lin) 走前,我告訴周阿姨的女兒(er) ,當阿姨表現出一些激越行為(wei) 時,不要和她對著幹,也不要否定她,一定要真正去了解一下她當時的心情,讓她能夠平靜下來。
如今,我和周阿姨已經見過幾次麵了,雖然她每次來都記不住我姓什麽(me) 、叫什麽(me) ,但是卻記住了我的昵稱——“冰墩墩”。看到周阿姨性格逐漸開朗,病情日趨好轉,訓練不斷進步,女兒(er) 也更加支持她來醫院康複:“平時在家臉上都沒個(ge) 表情,一到醫院就高興(xing) 。”
患者病情的改善、對我的喜愛以及家屬對我的認可,是對護理門診工作最大的肯定。我非常熱愛我的工作、我的專(zhuan) 業(ye) 。在給患者做訓練時,雖然知道患者會(hui) 忘記,我也堅持一句話重複幾十遍。
作為(wei) 護理門診的護士,我深知,耐心和技巧能夠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複程度。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法治愈,隻能減慢病情的發展進程,但我相信是可以找到通往患者內(nei) 心的那把“鑰匙”,幫他們(men) 找回一部分記憶的。
我喜歡看到爺爺奶奶們(men) 臉上幸福的笑容,也為(wei) 某一次他們(men) 記住了我的名字而開心不已。我會(hui) 一直堅持下去,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帶領他們(men) 積極應對阿爾茨海默病。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nei) 科護師吳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