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著力點
作者:馬名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深入把握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意義(yi) 、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實踐要求,有利於(yu) 我們(men) 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GII)”的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為(wei) 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ti) 。可以看到,我國科技創新正在積累進步中漸進地發生結構性變革。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擁有諸多有利條件。在從(cong) 技術追趕向前沿引領邁進方麵,我們(men) 具有持續擴大的研發規模優(you) 勢、難以替代的低成本科研優(you) 勢、邁入全球“第一方陣”的科技基礎設施優(you) 勢、企業(ye) 創新的快速學習(xi) 能力和迭代優(you) 勢、在特定領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ti) 製性優(you) 勢。在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麵,數字經濟為(wei) 我國塑造新技術革命下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們(men) 還具有較為(wei) 完整的科學研究和工業(ye) 技術研發體(ti) 係、全門類工業(ye) 體(ti) 係、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和有較強韌性的供應鏈以及超大規模市場等優(you) 勢。總體(ti) 來看,我國科技創新正處在從(cong) 量變轉向質變的關(guan) 鍵階段,發展勢頭是積極向好的。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統籌好發展與(yu) 安全兩(liang) 者的關(guan) 係。一方麵,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所需技術突破有賴於(yu) 科技的基礎性、全局性進步,我國要在新技術革命中實現換道超車,必須具備較強的科技能力。科學技術發展規律表明,科技水平的提升難以做到跨越式發展,必須在持續積累中加速實現;另一方麵,大國博弈的現實邏輯決(jue) 定了必須將安全因素納入科技發展的考量之中,保安全、防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此,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四個(ge) 麵向”,在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中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在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中下好先手棋、贏得主動權,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關(guan) 鍵領域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在優(you) 勢關(guan) 鍵領域以非對稱戰略形成“撒手鐧”,在相互融合中促發展、保安全,實現科技發展由量到質的躍升,並使其真正成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此外,我們(men) 還要統籌好以下幾個(ge) 方麵的關(guan) 係。一是成熟技術追趕和前沿技術突破的關(guan) 係。成熟技術追趕仍是在較長時期內(nei) 推動我國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前沿技術突破有助於(yu) 形成麵向未來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二是安全可控與(yu) 開放創新的關(guan) 係。安全可控不是搞封閉創新,開放創新不是放棄安全,安全可控可以通過開放創新來獲得。三是自主化與(yu) 全球化的關(guan) 係。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化與(yu) 參與(yu) 全球分工和科技合作並不矛盾,兩(liang) 者可以相互促進。四是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下的科技體(ti) 製與(yu)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體(ti) 製的關(guan) 係,從(cong) 傳(chuan) 統舉(ju) 國體(ti) 製轉向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核心是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過程中,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實現雙方協同發力。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發揮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作用。當前,我國科學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1世紀以來,我國通過積極參與(yu) 全球化,形成了基於(yu) 係統集成和構架創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近十年來,隨著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的提升,我國在零部件、元器件等中間產(chan) 品方麵的創新需求和能力明顯增強。從(cong) 以集成創新為(wei) 主向集成創新與(yu) 中間品創新並重的模式轉換,意味著產(chan) 品特征、技術特征以及知識、產(chan) 業(ye) 、市場、技術獲取方式等方麵的明顯變化,政府和市場發揮作用以及組織方式都需要相應調整。我們(men) 應當注意的是,技術成功並不必然意味著產(chan) 品成功,成功地開發出產(chan) 品也不等於(yu) 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產(chan) 品一定會(hui) 取得成功。這是技術邏輯與(yu) 市場邏輯的一個(ge) 重要區別。要解決(jue) 好這一問題,一方麵在以市場競爭(zheng) 為(wei) 導向的技術研發中,要充分發揮企業(ye) 作為(wei) 創新主體(ti) 的作用,讓競爭(zheng) 倒逼企業(ye) 研發創新,讓企業(ye) 從(cong) 研發創新中獲益;另一方麵,政府要更多支持體(ti) 現國家重大需求以及經營主體(ti) 不能做、不願做的重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共性的前沿技術研發。發揮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協調各方麵力量集中攻關(guan) 、強化資金投入力度、創新科研組織方式、搭建產(chan) 學研合作平台。必須堅持係統觀念,促進政策鏈、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相融合。要建立穩定持續、多元化的長效投入機製,切實落實攻關(guan) 單位的主體(ti) 責任和權利,更好支持自主創新產(chan) 品的早期市場開拓,以一攬子政策解決(jue) 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有無”問題,更多發揮市場機製來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及其產(chan) 品的“好用”問題。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提高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在政府職能上,通過深化改革使科技管理理念和政府職能滿足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的需要;在配置效率上,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計劃管理和組織實施機製;在需求凝練上,通過深化改革使得國家需求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得到有效支撐;在科研能力上,通過深化改革強化各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各方力量,促進有效協同;在激發要素活力上,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對人才和技術等關(guan) 鍵創新要素活力的束縛;在轉化條件上,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有利於(yu) 科技自立自強的金融體(ti) 係、市場機製和區域創新要素布局。
對於(yu) 地方政府來說,無論是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還是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都要在抓住新技術革命機遇中立足本地特色,形成特有優(you) 勢。基礎研究方麵應更側(ce) 重於(yu) 解決(jue) 產(chan) 業(ye) 升級中提煉出的基礎性問題,地方的科技計劃和政策支持要更好地發揮企業(ye) 和市場力量的作用,解決(jue) 好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問題,更好發揮政府科技計劃對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支撐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