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秋天的記憶(二則)

發布時間:2023-09-22 09: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皓

  抓河蟹

  盤錦的一位戰友捎來一箱河蟹,我帶給父母,讓他們(men) 飽飽口福。

  吃著大老遠運來的河蟹,父親(qin) 心生感慨:“這東(dong) 西在我小的時候,可不是稀罕物。”

  父親(qin) 說,小時候每當秋風起,他就會(hui) 在晚上到稻田的田埂上挖出一條水流,打著燈籠便可見野生的河蟹成群結隊,順著水流往外爬。兩(liang) 三個(ge) 鍾頭的工夫,抓兩(liang) 三個(ge) 麵袋子的河蟹不成問題。帶回家蒸一半,醃一半。野生的河蟹蒸著吃味道格外鮮美,醃漬的則是另外一種風味,並且能放置很長時間,甚至能保存到翌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飯桌上沒有菜,隻有一道醃河蟹,那真是無上的美味……

  聽完父親(qin) 的敘述,我也陷入了兒(er) 時的回憶。

  記得十來歲時,秋天一到,我就和屯子裏的同學世龍約好,在某個(ge) 涼爽的夜晚,一人一支手電,各拎一隻蛇皮袋子,沿著家門口的河流順流而下。

  秋天的河流是清澈見底的,水流也不像雨季那樣湍急,水淺處隻沒過腳踝。我倆(lia) 把鞋脫下來,用鞋帶將兩(liang) 隻鞋拴在一起,搭在肩上,淌著涼涼的河水,觀察著手電光亮所及之處的動靜。河蟹一般都是逆流而上,它們(men) 有的在水流中潛行,有的在岸邊濕潤的沙灘上橫行。一旦河蟹被我們(men) 的手電鎖定,我們(men) 便迅疾地用食指按住河蟹的頂蓋,拇指和中指掐住兩(liang) 側(ce) ,抓起直接扔進蛇皮袋裏。野生河蟹遇到人時,會(hui) 亮起毛茸茸、肥大的蟹鉗,樣子威武極了。

  就這樣,我們(men) 不知不覺走出十幾裏路。待隱約看到腳下的無名河即將匯入碧流河這條故鄉(xiang) 最大的河流時,我們(men) 方才打道回府。這一來一去,兩(liang) 三個(ge) 時辰就過去了,回到家已是午夜。從(cong) 睡夢中驚醒的父親(qin) ,臉色是難看的,嗬斥幾句,轉身睡下。母親(qin) 則對我的戰利品——二十來隻河蟹頗有好感。她一股腦兒(er) 地將河蟹倒進醃鹹鴨蛋的壇子,迅速蓋上蓋子,用石頭壓住。大約一周之後,我們(men) 全家就可以享用鮮美的醃河蟹了。

  世龍回家後的境況怎樣,我不得而知。反正過不了幾天,他又會(hui) 來找我,我倆(lia) 又一次向黑夜的河流走去。

  如今,在遙遠的城裏,吃著養(yang) 殖河蟹的我,總會(hui) 想起那清澈的流水,和流水裏橫行的野生河蟹。

  掰苞米

  想來已是許多年沒有掰苞米了。

  在故鄉(xiang) 遼南,掰苞米是秋收時節最重要的活計。眼看著苞米葉子一天天枯黃,苞米棒子掙脫苞葉,露出金黃色的身子骨。秋風一吹,田野上先前的綠色蕩然無存,沉甸甸的苞米成了大田裏的主角,一年一度的收獲季節悄然來臨(lin) 。

  掰苞米一般有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先割玉米秸稈,再從(cong) 放倒的玉米秸稈上,把苞米掰下來;另一種是把苞米從(cong) 直立的秸稈上掰下來,然後再慢慢收拾秸稈和根茬。

  先說前者。一個(ge) 成年勞力,提著一把磨得鋥亮的鐮刀,騎著三條田壟,對付五壟甚至六七壟苞米都不在話下。而年少的我,騎著兩(liang) 條田壟,應付三四壟苞米已經顯得頗費力氣,需要“左衝(chong) 右突”,總是影響前進的速度。但大人們(men) 似乎並不計較,好歹有半個(ge) 勞力打下手。一般情況下,男人在前麵砍倒秸稈,女人隨後將苞米連同苞葉一並掰下來,丟(diu) 在空當處,最後再裝進麻袋裏,搬到地頭的牛車馬車上,披著晚霞拉回家中。

  後一種掰苞米的方式,風險在於(yu) 你的臉和手常常會(hui) 被苞米葉子割傷(shang) 。盡管苞米葉子大多已經幹枯,但有些仍鋒利無比,一劃拉就是一道口子。女人還好,裹著圍巾,男人掰一天苞米下來,臉上必然留下幾道血痕,火辣辣的。然而,這對於(yu) 農(nong) 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久而久之,他們(men) 粗糙的大手和臉膛,足以跟苞米葉子相抗衡。

  除了苞米葉子的侵擾,白白的、長長的苞米蟲子有時會(hui) 鑽到你的衣服裏。苦盡甘來,剩下收拾苞米秸稈的活兒(er) 就顯得輕鬆多了。

  掰苞米時一定要帶著苞葉,因為(wei) 苞葉是鄉(xiang) 下蒸饅頭、包子時的必需品。苞葉墊在蒸籠上,食品就有了獨特的草木氣息,接了地氣。

  捆起來的秸稈,堆成了一個(ge) 個(ge) 小山包,早晨或傍晚,伴著莊戶人家嫋嫋升起的炊煙,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那便是我們(men) 精神的原鄉(xiang) 了。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2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