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成為“家門口的好學校”

發布時間:2023-10-10 09: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成為(wei) “家門口的好學校”

  講述人:青島啟元學校校長 周韞軼

  今年7月初,當一年級新生入學確認結果在屏幕上閃出“794”這個(ge) 數字的時候,一所為(wei) 社區改造配套而來的學校迎來了建校十年來最大的入學班額——18個(ge) 教學班。看到這樣一個(ge) “龐大”的數字,我心存期待,又湧動著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暑假裏,我們(men) 建立了一年級新生家長群,自群建立那一刻起,我手機的提示音就沒有停下過。“學校食堂是自營嗎,如何知道孩子能不能吃得飽”“什麽(me) 時候分班,老師能教到幾年級”“家裏老人不能接送,學校有沒有課後托管”,群裏你一言我一語,上千條的微信稍微耽擱就變成了消息紅點,我有了迫不及待想和家長們(men) 聊聊的衝(chong) 動。

  暑假對校長來說是忙碌的,師資的缺口需要補充,校舍的維修需要跟進,教師的培訓需要組織……可我總是會(hui) 想,到底是什麽(me) 吸引著眾(zhong) 多家長在我們(men) 學校“安家落戶”,他們(men) 渴望的好學校、好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

  終於(yu) 迎來了新生家長見麵的日子,我以一校之長的身份直麵這些即將搭檔九年的“教育夥(huo) 伴們(men) ”。我告訴他們(men) ,學校的老師們(men) 年齡結構適中,學曆水平“超標”,學校有一支師德高尚、教學嫻熟、育人高質的教師隊伍;我告訴他們(men) ,啟元學校教育集團的大沙路學校正在以高標準打造中,未來“一長兩(liang) 校”的辦學模式會(hui) 讓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加優(you) 質均衡。我還告訴他們(men) ,孩子們(men) 在成長,你們(men) 也要成長,要在“家長成長學院”積極學習(xi) 分學段、分年級、分層次的課程,“校長會(hui) 客廳”“家長駐校辦公”“教響社區”等都是他們(men) 參與(yu) 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平台和渠道……聊著聊著,眼見著家長們(men) 眉眼展開,焦慮和困惑轉化成了開心與(yu) 信心。

  18個(ge) 班的新生家長見麵會(hui) 整整開了一天三場,場場爆滿。家長們(men) 說,選擇啟元是因為(wei) 學校教學質量不錯,有幾十個(ge) 社團可以發展孩子的興(xing) 趣特長。還有個(ge) 爸爸坦言,家裏的老大就在啟元上學,成長得很好,所以繼續送老二來這裏上學。

  回想十年前建校時,全校隻有123名師生,現在一校三區91個(ge) 教學班,4093名學生。蓬勃生長的背後是因為(wei) 我們(men) 始終堅持貫通育人的定位;始終堅持教師“周轉池”製度,用“人編鬆綁”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均衡流動;始終堅持“以學習(xi) 者的學習(xi) 為(wei) 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是這些改革創新,幫助我們(men) 盡力完成“教好一名學生,服務一個(ge) 家庭;辦好一所學校,涵養(yang) 一個(ge) 社區”的社會(hui) 責任。

  這些年來,通過優(you) 質教育資源倍增計劃,我們(men) 把一所普通學校辦成了老百姓眼中“家門口的好學校”,而好學校所釋放出來的教育生產(chan) 力也在助推著周邊營商環境的改造升級。想到這些,我覺得挺自豪的。

  (光明日報記者劉豔傑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0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