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唯物史觀視野中的“曆史主動精神”

發布時間:2023-10-10 09:3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瑞濤(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曆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寶貴精神品質,它既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曆史和創造曆史的精神,又是運用曆史規律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精神,體(ti) 現了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

  曆史主動精神是人的曆史性與(yu) 曆史的人格性的辯證統一

  人與(yu) 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yu) 人有主觀能動性。動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客觀世界,但這種“改變”隻是出於(yu) 本能。在生命世界的發展曆史上,人以其主動的、積極的和創造的能動性,建構了屬人的世界曆史。

  一方麵,人的能動創造性反映客觀世界,成就了屬人的“曆史”。這種“反映”不僅(jin) 是對外界現象的有目的、自覺地反映,更是以理性思維的邏輯推理和抽象加工實現感性認識上升為(wei) 理性認識,並依據新思想新觀念科學預見未來發展的過程。有了人的存在,自在自然就區分出屬人的世界和本來的世界。人天然不是自然的主人,但自從(cong) 有了人,人自然成為(wei) 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ti)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推進了客體(ti) 世界的主體(ti) 化,這個(ge) 過程就是“曆史”的形成過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整個(ge) 所謂世界曆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從(cong) 本質上說,“曆史”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凝聚,“曆史主動精神”就是體(ti) 悟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曆史”的自覺精神。所以說,“曆史”是人的能動性的代名詞,“曆史”是人的曆史、“人”是曆史化的人。另一方麵,人的能動創造性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使得由客體(ti) 世界鑄就的“曆史”體(ti) 現出“人格性”。人根據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創造了新的客體(ti) 世界,這就是主體(ti) 的客體(ti) 化。人改造客觀世界、人的主體(ti) 性實現客體(ti) 化的過程中,人既創造了展示人的主體(ti) 性的“曆史”,也創造了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hui) 發展變化的“曆史”。人的主體(ti) 意誌客觀化過程和客觀世界的主體(ti) 化過程實現了雙向互動,所以,自從(cong) 有了人,也就有了屬人的曆史。

  人與(yu) 曆史的主客共生內(nei) 含著這樣的邏輯關(guan) 係:人隻有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創造屬人的人類文明的曆史活動中,才能成為(wei) 曆史主體(ti) ;同樣,人類社會(hui) 的曆史隻有在作為(wei) 人的曆史活動的要素時,才能成為(wei) 曆史客體(ti) 。人作為(wei) 主體(ti) ,意味著人始終處於(yu) 曆史活動中;就人的創新創造離不開曆史的苑囿而言,曆史的演進規律豐(feng) 富人的認知世界,曆史凝鑄了“人”,體(ti) 現出人的曆史性,“人是曆史的產(chan) 物和結果”。曆史作為(wei) 客體(ti) ,意味著曆史是人的實踐活動的要素;就曆史是人的意誌、價(jia) 值、觀念的外化與(yu) 客觀化而言,“人”有視域的局限性和認知範圍的界限性,人所創造的“曆史”天然凸顯出人的思想烙印,體(ti) 現了曆史的人格性,“人是曆史的前提”。

  人的曆史性與(yu) 曆史的人格性的辯證統一是“曆史主動精神”的生命表達,體(ti) 現了人的能動性發揮的有效性和層次性以及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規範性和進步性。

  曆史主動精神是人的選擇性與(yu) 曆史的規律性的辯證統一

  無論是曆史造就“人”的過程,還是人創造“曆史”的過程,都要以實踐為(wei) 中介才能夠完成。實踐為(wei) 人的存在和曆史的形成提供了拓展空間。

  一方麵,實踐使曆史的規律性得以呈現。曆史是實踐中的曆史,不存在憑空產(chan) 生的“曆史”。並非一切客觀世界的事物都能被人認識,隻有那些進入人的實踐活動的曆史現象和曆史經驗才能被認識,人才能形成對曆史的“規律性”認識。所謂“曆史的規律性”,即在人的曆史活動中,諸多社會(hui) 曆史現象所呈現出的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的內(nei) 在必然聯係。物質生產(chan) 是人類社會(hui) 的基礎,從(cong) 根本上說,曆史的規律性首先表現為(wei) 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生產(chan) 關(guan) 係適應生產(chan) 力狀況規律,正如馬克思所說,“無論哪一個(ge) 社會(hui) 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chan) 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hui) 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出現的”。人的實踐活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超越曆史的規律性界限,既不能在生產(chan) 力尚未充分發展時隨意變更、拔高生產(chan) 關(guan) 係,也不能在生產(chan) 關(guan) 係難以適應生產(chan) 力狀況時仍維持原狀、故步自封,否則都會(hui) 阻礙生產(chan) 力發展。另一方麵,實踐凸顯人的選擇性。實踐是人的實踐,不存在沒有人參與(yu) 的實踐。這意味著曆史的“規律”是“人們(men) 自己的社會(hui) 行動的規律”。人們(men) 依據曆史的“規律”,結合自身的需要,在諸多可能方向中選擇特定的實踐目標,並以此為(wei) 指導改造客體(ti) 世界,曆史便呈現為(wei) 人的“選擇”。所謂“人的選擇性”,是人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進行實踐的屬性,“曆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沒有人的選擇性,尤其是合乎曆史前行方向的選擇,人與(yu) 客體(ti) 世界便失去了辯證互動的基礎,曆史的規律性也就無從(cong) 談起。

  人與(yu) 曆史的空間拓展內(nei) 蘊著這樣的邏輯關(guan) 係:人的需要和主觀意誌匯聚成人的選擇,客體(ti) 世界的本然趨勢因為(wei) 人的實踐而走向實然的現實,“獲得外部現實的實在性”,人在活動中的目的性拓展了曆史的存在空間。當然,曆史的空間拓展也是對人認識曆史、把握曆史、創造曆史的正確性的評判過程,人的選擇性不是隨心所欲地,而是受“外部世界的規定的(方麵、特征、現象)”,客體(ti) 世界的實然存在因為(wei) 人的實踐而走向應然的反思,曆史在活動中的製約性拓展了人的發展空間。曆史的空間拓展意味著人的選擇性的主動發揮,人的選擇性促使曆史不斷生成;人的空間拓展意味著人在曆史的規定和滋養(yang) 中成長成熟,曆史的規律性促使人的主體(ti) 選擇性不斷增強和優(you) 化。

  人的選擇性與(yu) 曆史的規律性的辯證統一是“曆史主動精神”的生命法則,既尊重曆史的規律性對人的選擇性的製約,又提倡人的選擇性對曆史的規律性的實踐把握和凝練提升。

  曆史主動精神是人的創新性與(yu) 曆史的繼承性的辯證統一

  人與(yu) 曆史的主客共生以及人與(yu) 曆史的空間拓展,體(ti) 現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征程。

  一方麵,曆史映現出時間的前後相承,呈現了曆史的繼承性。馬克思說:“人們(men) 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是他們(men) 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men) 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據此,後一階段的曆史總是包含前一階段曆史的因素和要素,並受前一階段的曆史影響。比如生產(chan) 力的延續,“因為(wei) 任何生產(chan) 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動的產(chan) 物”,生產(chan) 力的延續構成了前人與(yu) 後人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延續,所以,社會(hui) 形態保持相對穩定,呈現為(wei) 曆史的繼承性。還應看到,縱然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但舊事物中總有某些部分能適應新的環境,當人們(men) 尋找客觀時間激蕩衝(chong) 刷出的曆史精粹時,必然經曆“主觀”的回顧和研判,呈現為(wei) 曆史的繼承性。另一方麵,人描繪出時間的日新月異,呈現出人的創新創造性。馬克思指出:“個(ge) 人的全麵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麵性,而是他的現實聯係和觀念聯係的全麵性。”據此,人的需要在與(yu) 曆史的互動中不斷獲得滿足,也不斷產(chan) 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呈現“無限性和廣泛性”。這種需要顯然並非單純地延續以往曆史或直接地在自然世界中就能獲得滿足,而要通過人的創新創造。人通過實踐發揮創新創造性,提高了生產(chan) 力水平,轉換了生產(chan) 關(guan) 係結構,推動了社會(hui) 形態和人類文明由低到高的進步,呈現為(wei) 人的創新創造性。還要看到,一些曆史要素之所以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jin) 在於(yu) 其本身的進步性,還在於(yu) 人利用新思想和新技術對其不斷拓展和完善。因而,重構曆史要素並型塑曆史的未來發展方向,呈現為(wei) 人的創新創造性。

  人與(yu) 曆史的迭進更新彰顯著這樣的邏輯關(guan) 係:時間不僅(jin) 是人的生命的尺度,也是人發展的空間。時間承載了人與(yu) 曆史的積極發展。正是人的存在,使標識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的客觀時間通過實踐活動被人化並賦予了曆史屬性。因此,“曆史”的發展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的展開,“人”的發展是曆史的要素、過程和產(chan) 物在時間中的鐫刻。

  人的創新創造性與(yu) 曆史的繼承性的辯證統一是“曆史主動精神”的生命路向,人因曆史的繼承而固本培元、恪守正道,曆史因人的創新創造而順時應勢、貫古通今。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09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