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金秋畫不盡——淺賞畫家筆下的秋日美景
作者:薑燕(青年畫家)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yu) 秋色,氣勢兩(liang) 相高。”又到了天高雲(yun) 淡、日麗(li) 風清的宜人秋季。金色的麥穗、橙紅的柿子、火紅的楓葉在大地這塊調色盤上狠狠地擠下了一片片暖色。趁著秋日暖陽,丹桂飄香,畫家們(men) 走出畫室,置身大自然中,賞秋,品秋,感秋,用藝術之筆描繪秋景,抒寫(xie) 秋思,定格下秋天最富詩意也最具想象的圖景。
輕快靈動的筆觸下,晶瑩剔透的柿子掛滿樹梢,喜慶的氛圍滿溢畫麵,油畫作品《金柿鬧秋》所呈現的秋天是熱烈而奔放的。畫家王克舉(ju) 總是擅於(yu) 在樸素的題材裏構建詩意的場域,他以縱橫交錯的樹枝將畫麵分割為(wei) 看似淩亂(luan) 的片段,再讓或單隻,或成組的柿子串聯其間,營造出點與(yu) 線的節奏律動。透過果樹的間隙,背景的遠山與(yu) 天空富於(yu) 色彩變化,但又在畫家的精妙掌控之下,與(yu) 前景物象保持著色彩冷暖的對比,讓觀者既能感受到秋意漸濃的涼爽,又能被生命的蓬勃熱情所溫暖。
秋日之美,不止一麵,清新、淡雅、空靈的秋景又何嚐不惹人喜愛。畫家奉光水的水彩畫作品《秋意濃》描繪了深秋時節的山區景致。遠遠望去,天地仿佛被籠罩在濃濃霧氣之中,灰藍、灰綠、灰紫等顏色的交替運用,讓遠山既呈現出色相的豐(feng) 富變化,又在統一的冷色調中融為(wei) 一體(ti) ,雖涼意十足,卻讓人體(ti) 會(hui) 到獨屬於(yu) 秋天的那份寧靜與(yu) 清幽。
秋景絢爛,秋日裏的人們(men) 同樣生活得多姿多彩。豐(feng) 收,是秋天不變的主題。董新傑的中國畫《好日子》、童柯敏的油畫《金滿地》、陳堅的水彩畫《秋天的帕米爾》都是表現豐(feng) 收的佳作。其中,《秋天的帕米爾》捕捉了兩(liang) 名少數民族婦女在田間俯身勞作的生動瞬間,明亮的色調傳(chuan) 遞著來自大地的溫度,水色暈染形成的溫潤質感如秋風一般柔和。作品雖然沒有直接描繪豐(feng) 收的成果和人們(men) 喜悅的表情,但這一瞬間卻擁有無盡綿長的力量,直擊心靈,定格永恒。
一盞香茶、一盤秋果,就可以讓人們(men) 享受一整天的愜意秋日。陳榮的鋼筆畫《煙火成都·水街金秋》、鄭翔懿的中國畫《錦城秋知韻》皆描繪了成都老茶館的初秋一景。前者以鬆動的線條將古戲台、茶鋪等傳(chuan) 統建築與(yu) 姿態各異的樹木、形形色色的人物融匯於(yu) 一畫,畫家本人也悄然出現在場景一角,鋪展畫紙、提筆寫(xie) 生。後者則以工筆嚴(yan) 謹的造型表現錯落有致的茶桌與(yu) 其間休憩的人們(men) ,品茶的、聊天的、看報的,各種歡樂(le) ,不一而足。
畫裏的秋天是熱烈的,是雅致的,是深邃的,是洋溢著豐(feng) 收喜悅的,也是充滿了生活溫度的。她的顏色很多,她的性格很多,她的美畫不盡,是因為(wei) 對她愛不盡。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08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