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意象描寫構築詩意的精神家園

發布時間:2023-10-10 09:3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黃建生(河北省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大地是人們(men) 生存的家園,無私而寬厚,給人溫暖與(yu) 饋贈。河北作家康誌剛真誠擁抱大地,家園成了他創作的動力與(yu) 母題。他的作品既融匯華北平原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也表達燕趙人民的精神樣貌和心理空間,給人豐(feng) 厚的藝術享受。他致力於(yu) 在鄉(xiang) 土大地上構築詩意的精神家園,而支撐起精神家園的是一個(ge) 個(ge) 意象。

  意象作為(wei) 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是蘊含作者思想情感、審美理想、藝術追求的物象,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常借助意象傳(chuan) 達感情、抒發情懷。康誌剛自覺繼承中國古典文學傳(chuan) 統,通過各種家園意象,表達理想和追求,拓展作品審美空間,豐(feng) 富作品的思想內(nei) 涵。

  他的很多作品標題就是以意象來命名,標題本身也是作品的一個(ge) 中心意象,比如《燕窩》《枯井》《香椿樹》《月亮明光光》《稗草飄香》等。這些標題都是有象征意義(yi) 的意象,凝聚作品的精神氣質,凸顯作品的內(nei) 在神韻,傳(chuan) 遞強烈的思想感情和鄉(xiang) 土意識。

  在他的作品描寫(xie) 中,意象的形態靈活多樣,既有自然意象,也有人文意象,穿插鋪排,豐(feng) 富多彩。人文意象中的“團圓飯”“嫁人”“回門”等,是鄉(xiang) 村人們(men) 生活狀態的寫(xie) 照與(yu) 象征。通過描寫(xie) 這些人文意象中蘊含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展現鄉(xiang) 村人的精神風貌與(yu) 生活品質,體(ti) 現人們(men) 平靜祥和的處世態度和淳樸的美好人性,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feng) 滿立體(ti) 。《團圓飯》借“團圓飯”,表現父子兩(liang) 代人觀念的衝(chong) 突,而最終親(qin) 情超越隔閡,包容化解矛盾。“團圓飯”喻示兩(liang) 代人精神、內(nei) 心的和解“團圓”。《風從(cong) 園外吹來》裏“菜園”是家園的象征,這裏綠色迷人、充滿魅力。園外市場大潮的風盡管給人們(men) 帶來糾結與(yu) 矛盾,但這裏依然葆有淳樸的倫(lun) 理與(yu) 美好的人性。

  自然意象中,經常出現的是太陽、月亮、霞光、樹木、莊稼等。這些物象經過藝術想象和加工,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文化符號”,由單純的形象變為(wei) 附著作家情感的意象,有了象征、寄托和隱喻的意義(yi) 。反映出家園的健康美好、詩意自然,讚美家園生命的充沛、生活的溫暖,讚美土地對人性的豐(feng) 富和完善,也傳(chuan) 達出作者詩意和諧的自然觀。《天天都有大太陽》中並置太陽和月亮一對意象,一個(ge) 熱烈、雄強,一個(ge) 柔和、內(nei) 斂,隱喻柏樹莊兒(er) 女剛強與(yu) 堅忍、溫柔而細膩的性格。作品中還反複出現“柏樹”的意象,更是具有多重象征意義(yi) 。它曆經世事變遷仍根深葉茂、巍然挺立,護佑著村莊,成為(wei) 一種精神的化身。滄桑、堅韌的柏樹是華北平原上的常見樹種,在作品中既渲染寧靜厚重的氛圍,也呼應人物性格和命運。小說《大柏樹》中,兩(liang) 個(ge) 孩子對大柏樹的童年記憶被表現得溫馨、浪漫,充滿對真善美的熱情與(yu) 信心。而小說《香椿樹》中那棵“香椿樹”,見證一對年輕人從(cong) 鄉(xiang) 下到城市生活的軌跡,喚醒著美好的人性和田園的情懷。《麥香,麥香》中的“麥香”更是象征著鄉(xiang) 土的美好和善良的力量,寄托著作者的鄉(xiang) 土情結。

  長篇小說《滹沱人家》中,泉水、河流、晚霞、稻田、蛙鳴等構成一個(ge) 意象群落。豐(feng) 富的家園意象,加上河兩(liang) 岸的人情風物、世相百態,建構起一個(ge) 內(nei) 涵豐(feng) 富的“詩意滹沱河”。陽坡村裏勞作的人們(men) 伴著晚霞收工,晚霞鋪在天邊上,所有的莊稼,連同路邊的大楊樹,都讓晚霞映上絢麗(li) 迷人的色彩。整個(ge) 村莊都籠罩在霞光裏,融匯成自然與(yu) 生命之間的和諧與(yu) 溫情。暗紅、紫紅的色彩象征火紅的生命,給人暖意,暗示著走向家園的心靈歸屬。

  與(yu) 晚霞相映成趣的是“水”的描寫(xie) 。水流動、滋潤、陰柔等特性,給人安寧、豐(feng) 收、幸福的感受。在這裏無論是泉水、河水還是村頭的井水,體(ti) 現著人事、人情、人性,象征著生命和活力。在河水的潤澤下,陽坡村濕潤的泥土彌漫著稻穀、豌豆花的香氣和清脆的蛙鳴。村裏一代代的人就在這香氣裏,綻放出頑強與(yu) 美麗(li) 的光芒。人是美的,人與(yu) 自然是和諧的,人尊重順應自然,自然也通達人性,令人油然而生溫暖的親(qin) 情和向往。

  水滋潤著整個(ge) 村莊,也滋潤著這裏的人們(men) 。作者將水的特性也浸潤到人物身上,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性格如泉水般自然而晶瑩透明,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淳樸、忠厚、忠於(yu) 感情,具有善良的情懷。楊老善樂(le) 善好施,雖不識字,但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年青一代清新向上、向善,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他們(men) 代表的不隻是人物自身,更是一個(ge) 群體(ti) 的符號。他們(men) 與(yu) 當地的自然人文融為(wei) 一體(ti) ,詩意地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用自己的善良、勤勞和堅忍,守護著鄉(xiang) 土的溫暖和美好。崇德向善從(cong) 而也成為(wei) 作者精神家園的目標指向和價(jia) 值追求。

  作者的意象敘事沒有停留在單一的意象描寫(xie) 上,而是將意象作為(wei) 敘事的重要內(nei) 容,發揮引領人物活動、推動故事延展、烘托特有情景、隱喻某種意義(yi) 等敘事作用。特別是用意象這種審美方式來把握生活,豐(feng) 富作品的詩化意蘊和審美品格,使作品更加清新、柔和,充滿抒情意味。一個(ge) 個(ge) 意象化的審美符號,像一朵朵閃光的浪花,匯成詩意蕩漾的溪流。

  意象敘事也豐(feng) 富了作品的語言性,使作品既清新明麗(li) 又樸素自然,語言含蓄凝練,富有抒情色彩,往往簡單幾筆就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境界。對華北平原鄉(xiang) 村的描寫(xie) ,語言幹淨利落,景物描寫(xie) 疏朗、優(you) 美,襯托人物心理,表達滹沱人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愛憎分明的精神特質,詩意地表達田園之美、人情之美。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04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