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中國實際推動信用經濟理論創新
作者:孫成龍、王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完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是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強信用經濟研究,推動信用經濟理論創新,對於(yu)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完善市場經濟基礎製度、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具有重要意義(yi) 。
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
信用是指個(ge) 體(ti) 和經濟主體(ti) 在市場交易中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社會(hui) 關(guan) 係,按授信對象可分為(wei) 公共信用、企業(ye) 信用、個(ge) 人信用等。信用是伴隨市場交易擴大而逐漸形成、伴隨市場經濟發展而逐步發展的。
在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較低的階段,勞動分工不發達,產(chan) 品種類較少,交易的範圍和規模較小,參與(yu) 交易的各方彼此之間比較熟悉,相互之間的信任程度也較高。
隨著勞動分工和專(zhuan) 業(ye) 化程度提高,生產(chan) 力逐步發展,交易的範圍和規模擴大,推動商品經濟逐步發展起來,原先的熟人交易漸漸無法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非熟人之間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信息不對稱問題隨之顯現。為(wei) 了降低成本、擴大銷路,交易雙方需要形成廣泛而穩定的信任關(guan) 係以保障合約履行,信用由此而生。在這一過程中,族群、商會(hui) 等民間組織作為(wei) 第三方,在確保交易雙方誠實守信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失信者在組織內(nei) 的整體(ti) 評價(jia) 會(hui) 降低,他們(men) 的聲譽、地位、婚姻以及舉(ju) 薦、互助等都會(hui) 受到影響。這種非正式規範,會(hui) 使失信者付出大於(yu) 其違約收益的成本代價(jia) ,具有較強的約束力。
勞動分工的不斷細化推動小商品經濟發展成為(wei) 市場經濟,交易規模和市場邊界不斷擴大,開始突破族群、商會(hui) 等民間組織的約束能力範圍,市場交易特別是首次交易對象往往是素未謀麵的陌生人,更大範圍的、陌生人的契約化交易成為(wei) 主要形式。這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突出,違約索賠成本大大增加,信用關(guan) 係變得更加脆弱。這樣就需要政府部門在法律法規層麵加強保護產(chan) 權、促進公平競爭(zheng) 等方麵的製度供給,並對違法失信行為(wei) 進行懲罰,確保合約得到公平公正執行。由於(yu) 社會(hui) 共同認可和遵守這些法律法規,交易參與(yu) 者的行為(wei) 更加穩定和可預期。這為(wei)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打開了空間、提供了條件,又進一步促進社會(hui) 分工、自由貿易和金融、技術以及製度創新,推動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
現代社會(hui) ,一切市場交易行為(wei) 都建立在信任和信用基礎上,沒有信用就沒有交易,信用是市場經濟健康、規範、高效、有序運行的基石。完善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可以有效降低市場交易風險、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規模,從(cong) 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在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同時,推動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和實踐取得明顯進展。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係列促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重要文件。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設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構築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hui) 環境。2016年,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hui) 議先後審議通過6個(ge) 對社會(hui) 信用建設具有重大意義(yi) 的改革性文件。2020年11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堅持依法合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清單管理,規範和完善失信約束製度,有序健康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提出要紮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製度、信用手段與(yu) 國民經濟體(ti) 係各方麵各環節深度融合。這些重要文件為(wei) 我們(men) 加強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提供了指引和重要遵循。
社會(hui) 信用相關(guan) 法律法規日益健全。信用已成為(wei) 法治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社會(hui) 信用法治化建設取得突出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層麵已有53部法律、71部行政法規設立了專(zhuan) 門的信用條款;地方層麵已有25個(ge) 地方出台省級、14個(ge) 地方出台市級社會(hui) 信用相關(guan) 地方性法規,多個(ge) 省、市提請審議或列入立法計劃。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法(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對於(yu) 推動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全麵納入法治軌道具有重要意義(yi) 。
全國信用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建立統一社會(hui) 信用代碼製度,截至2022年底,統一社會(hui) 信用代碼數據庫共有法人和其他組織約1.7億(yi) 個(ge) 。“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等平台先後上線運行。其中,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到2020年10月末已聯通46個(ge) 部門和各省(區、市),“信用中國”網站上線8年累計日均查詢量突破2億(yi) 次,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係統到2022年底已收錄11.6億(yi) 自然人、1億(yi) 戶企業(ye) 和其他組織信息,接入金融機構4000餘(yu) 家,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收集信貸信息種類最全的征信係統。這些平台為(wei) 各地方、各部門共享共用信用信息創造了條件。
失信聯合懲戒機製成效顯現。在《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製度加快推進社會(hui) 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guan) 於(yu) 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推動下,由政府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信用服務機構、司法部門等共同參與(yu) 的信用治理體(ti) 係初步形成,初步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對個(ge) 人和企業(ye) 的信用約束力不斷增強,推動褒揚守信、懲戒失信成為(wei) 一種社會(hui) 共識和自覺行動。
區域信用一體(ti) 化治理加快實踐。長三角地區、泛珠三角地區等圍繞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征信體(ti) 係建設和重點領域跨區域專(zhuan) 項治理及聯合懲戒等方麵,加快創新實踐。例如,長三角地區建設國家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區域合作示範區,按照信息共享、監管共為(wei) 、市場共育、規製共建、品牌共鑄原則深入推進合作,共同打造“信用長三角”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整合力度,已歸集區域內(nei) 生態環境、旅遊、疫情防控等方麵的信用信息,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有力提升了區域信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以信用經濟研究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複蘇乏力,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已經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恢複,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需要加快完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保障供需有效銜接、資源優(you) 化配置和良好營商環境建設。深化信用經濟研究,更好為(wei) 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提供學理支撐,有利於(yu) 建設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有利於(yu) 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結合當前我國發展實際,可以從(cong) 三個(ge) 方麵推動信用經濟理論創新發展。
聚集對全麵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領域加強研究,進一步回答事關(guan) 新時代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比如,如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準確評判信用狀況、規範完善各領域各環節信用措施,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防範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如何推動完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與(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相結合,以健全的信用機製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等等。
聚焦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加強研究,推動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合理構建與(yu) 高效運行。比如,如何完善多方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機製,充分調動各類主體(ti)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征信市場積極作用,更好發揮政府部門組織協調、示範引領、監督管理作用,形成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高質量發展合力;如何構建信用狀況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增強相關(guan) 主體(ti) 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如何增強信用體(ti) 係的現代化監管能力和懲戒約束作用,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升全社會(hui) 誠信水平;如何建立健全有利於(yu) 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信用修複機製;等等。
聚焦技術進步和商業(ye) 模式變革,圍繞有效發揮信用作用加強研究,以創新理論指導創新實踐。比如,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生產(chan) 流通組織方式深刻變革的條件下,如何準確認識社會(hui) 信用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進一步完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如何加強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應用,規範信用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依法監管信用信息跨境流動;如何構建覆蓋全部信用主體(ti) 、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建立標準統一、權威準確的信用檔案,健全社會(hui) 信用基礎設施,促進征信市場及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等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