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城市文明

發布時間:2023-10-11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10月9日,“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城市文明:“絲(si) 路百城傳(chuan) ”國際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2017年,中國外文局啟動實施“絲(si) 路百城傳(chuan) ”國際出版工程,旨在促進絲(si) 路國家和地區間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推動中外文化雙向傳(chuan) 播。目前,該項目已出版中外城市傳(chuan) 記60餘(yu) 種(含中外文版),進一步密切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文化交流。

  絲(si) 路城市如同一顆顆明珠,因絲(si) 綢之路結下不解之緣。《揚州傳(chuan) 》中“家國行囊背影”“駝鈴風帆遠客”兩(liang) 章,分別從(cong) 揚州人闖世界和外國人來揚州的角度,巧妙地介紹了揚州與(yu) 世界的深入交往;《撒馬爾罕傳(chuan) 》呈現出這座城市曆經的苦難與(yu) 輝煌,對撒馬爾罕與(yu) 古代中國以及絲(si) 綢之路的曆史關(guan) 聯描寫(xie) 貫穿始終;《塔拉茲(zi) 傳(chuan) 》係統梳理了哈薩克民族起源、塔拉茲(zi) 市以及哈薩克汗國的發展曆史,描繪出塔拉茲(zi) 與(yu) 古代中國經由絲(si) 路互學互鑒的生動故事。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hui) 副主任蔣建國在研討會(hui) 上致辭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yu) 中國,機會(hui) 和成果屬於(yu) 世界。它跨越了不同國家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曆史傳(chuan) 統、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風俗習(xi) 慣,是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實踐。叢(cong) 書(shu) 由中國外文局首創、出版界各方協同,圍繞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為(wei) 絲(si) 路百城立傳(chuan) ,為(wei) “一帶一路”立言,為(wei) 傳(chuan) 播中華文化、弘揚共同價(jia) 值立意,為(wei) 新時代立功,其功可追“兩(liang) 司馬”。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在研討會(hui) 上致辭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這一縱貫古今、統籌陸海、麵向全球的世紀藍圖,已經成為(wei) 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台。由中國外文局策劃發起的“絲(si) 路百城傳(chuan) ”,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也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創新實踐。“絲(si) 路百城傳(chuan) ”將堅持史學精神、文學筆法的創作風格,為(wei) 各國讀者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提供優(you) 質讀本。

  “叢(cong) 書(shu) 既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呼應,也是對那條古老而又年輕的絲(si) 綢之路人文精神的梳理與(yu) 發掘。以城市傳(chuan) 來觀照曆史、當代、未來的內(nei) 在聯係,進一步闡述了中華文明在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美好願景。”著名學者、藝術史論家劉傳(chuan) 銘說。

  無論是古絲(si) 綢之路還是今天的“一帶一路”,都是各國共建共享的發展繁榮之路。景德鎮因美瓷而興(xing) ,泉州因良港而興(xing) ,巴拿馬城因運河而興(xing) ,他們(men) 在古絲(si) 綢之路上興(xing) 盛一時,從(cong) 共建“一帶一路”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更有許多城市兼而有之,把握古今絲(si) 路帶來的發展機遇,書(shu) 寫(xie) 了城市發展的現代篇章。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認為(wei) ,對“絲(si) 路百城傳(chuan) ”而言,本次研討會(hui) 是階段性的回顧總結,更是嶄新的起點。目前,這一項目已經發展成為(wei) 具有鮮明絲(si) 路精神特質、促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進而推動中外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國際出版工程,使文化出版工作真正發揮了架設互聯互通友誼之橋、深耕厚植人文相親(qin) 沃土的基礎之功、綿長之力。

  研討會(hui) 上,“絲(si) 路百城傳(chuan) ”出版成果揭幕儀(yi) 式、榮譽支持城市授牌儀(yi) 式和贈書(shu) 儀(yi) 式順利舉(ju) 行。重慶、天津、深圳、煙台等城市獲“絲(si) 路百城傳(chuan) ”榮譽支持城市授牌。國家圖書(shu) 館、首都圖書(shu) 館、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絲(si) 路學院等單位獲贈書(shu) 。

  (光明日報北京10月10日電 )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1日 16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