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心理效能” 擺脫倦怠
這幾年大家都有一個(ge) 普遍的感受:太累了。這種累最具象的一個(ge) 表現就是:每天除了必須要做的事外,啥也不想幹。
這種無法緩解的疲憊和對生活的倦怠感,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如何改變這種狀態,重新恢複活力?
啥也不想幹,可能是“心理效能”耗竭了
心理谘詢師崔慶龍曾經在微博發起過一個(ge) 提問:你有多久沒有體(ti) 驗過那種一覺醒來,充滿著活力和期待完成一天事務的感覺?
這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崔慶龍指出,“倦怠感”已經成為(wei) 整個(ge) 時代的神經症。背後的原因是:個(ge) 體(ti) 的心理效能耗竭了。
他認為(wei) ,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消耗心理效能。當心理效能太低時,人就會(hui) 沒有動力去做事,陷入“虛弱”狀態。一旦心理效能耗竭,有些人可能連“洗把臉”這種小事都覺得困難。
崔慶龍指出:一個(ge) 人想要維持活力感,就必須保證心理效能的“可持續性”。他把人的心理效能係統比作手機電池:一邊充電一邊放電是最好的方式,而把手機電量用完後再充滿,對電池的損害會(hui) 很大。人也是一樣。比如“工作狂”模式在短時間內(nei) 用完了所有的心理效能,就像是自動關(guan) 機的手機,想要重啟,就得按著開機鍵等待好長一段時間。這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許多人在工作後會(hui) 突然失去活力。
“情緒勞動”也會(hui) 耗費心理效能,在心理效能下降的過程中,人因為(wei) 心理虛弱,特別容易想要去做一些不費力的事。短視頻、快餐遊戲這類型娛樂(le) 活動恰好滿足了人們(men) 的需要。但這個(ge) 過程並不能恢複心理效能,相反,它會(hui) 讓人持續維持在一個(ge) 低效能的狀態。
如何走出心理效能耗竭狀態
想要擺脫倦怠,就需要重置“心理效能”。覺察,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維持心理效能的“可持續性”。
崔慶龍認為(wei) ,決(jue) 定一個(ge) 人從(cong) 心理效能耗竭的狀態中走出來的,是Ta的心理張力。這個(ge) 張力由兩(liang) 方麵決(jue) 定:我們(men) 如何放電以及如何充電。
1.合理分配心理效能。
心理效能從(cong) 下降到耗竭有一個(ge) 關(guan) 鍵的轉折點,就是個(ge) 體(ti) 會(hui) 陷入一些“低獲得水平”的心理活動中。如果把“讀書(shu) ”需要的能力水平計作10,那麽(me) “刷短視頻”需要的能力水平隻需要1。那麽(me) ,當一個(ge) 人在因為(wei) “讀書(shu) ”導致心理效能很低時,發現刷短視頻如此輕鬆。這種強烈的對比感,會(hui) 讓人更容易去做那件簡單的事。而重複做這件事,將會(hui) 鞏固你體(ti) 會(hui) 到的虛弱感,讓你更快地進入心理耗竭。
因此,你需要關(guan) 注那些心理效能急劇下降的時間點。當你覺察到這個(ge) 時刻後,你要做的就是阻止自己去做那些完全不需要費力的事。
相反,你可以找一些能力水平稍微高一點,但消耗的心理效能不是特別多的小事。比如做模擬經營類遊戲、聽播客、冥想、泡茶……最好是身邊唾手可得的、門檻比較低的事。通過做這些事情,你的心理才能恢複到一個(ge) 有彈性的狀態。
2.主動產(chan) 出新的心理效能。
人的心理效能不能通過“節省”來保全。相反,個(ge) 體(ti) 需要不斷地去產(chan) 生新的心理效能,才能保證不陷入心理耗竭。
決(jue) 定我們(men) 整體(ti) 活力水平的,是一些高級心理活動的喚起。比如勝任、價(jia) 值、沉浸、創造、平靜、愉悅、專(zhuan) 注等。
這一步要做的是去挑戰難度更高,但能帶來更多滿足感的事情。可以回想過往的經曆,尋找那些做過後能讓你獲得滿足感和充實感的事情。(厘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