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問心》:醫療題材的現實新解

發布時間:2023-11-09 10: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視聽觀察】

  作者:徐健(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醫療劇是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創作門檻、專(zhuan) 業(ye) 要求、受眾(zhong) 關(guan) 注度較高的類型,在立意表達、內(nei) 容設置、藝術呈現上形成厚實豐(feng) 富的題材譜係。日前播出的電視劇《問心》為(wei) 我們(men) 觀察醫療劇的現實觀照、審美走向提供新的敘事維度和未來期待方向。

  《問心》以東(dong) 立醫院心髒中心心內(nei) 、心外兩(liang) 個(ge) 科室醫護群體(ti) 治病救人的日常為(wei) 核心,在專(zhuan) 業(ye) 性、現實性、故事性的交相互融以及醫患人物群像的塑造刻畫中,延展出一幅關(guan) 乎道德、信任、尊嚴(yan) 的現實人生圖景。該劇既有近年醫療劇創作的共同特點,又有其獨特的立意格局。創作者帶著尊重、平和的視角表現每個(ge) 角色,構建醫患、親(qin) 人、同事等多重關(guan) 係,不僅(jin) 用大量篇幅表現不同類型患者的生活際遇與(yu) 內(nei) 心抉擇,還聚焦人與(yu) 人、人與(yu) 自我之間的溝通與(yu) 和解,撫慰大眾(zhong) 的心靈,提高了醫療劇的現實人生“能見度”。

  近年的醫療劇中,青年醫護工作者已成為(wei) 主角,成長敘事也成為(wei) 創作標配。這種創作趨勢在給人帶來新鮮觀感之後,逐漸暴露出故事同質化、情感模式化等問題。《問心》從(cong) 事業(ye) 、家庭、愛情、成長等多個(ge) 維度出發,塑造以周筱風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醫務工作者形象。高學曆、高情商、醫術強、有情懷,成為(wei) 他們(men) 共同的特點。劇作把醫護工作者還原為(wei) 普通人,用戲劇化的情節展示醫護群體(ti) 工作上的較勁、性格上的互補,以及內(nei) 心的情感訴求,揭示他們(men) 的職業(ye) 使命與(yu) 精神追尋,為(wei) 人物的成長拓展了新的敘事空間。

  劇中,周筱風以行業(ye) 精英身份出場,一亮相便自帶職業(ye) 光環。但這個(ge) 人物心裏藏著童年創傷(shang) ,喜歡一個(ge) 人扛下所有壓力。職場上,他雖有很強的競爭(zheng) 意識和進取心,卻對導師、同事、親(qin) 人與(yu) 病人不斷妥協讓步。這個(ge) 角色的“不完美”,建立在他的內(nei) 心與(yu) 他所麵對的現實失衡的基礎上,而他的成長恰恰是在一次次的危機應對和現實考驗中,不斷打破這種失衡,逐漸走向情感升華與(yu) 心靈淨化的。競爭(zheng) 對手林逸的直率讓他感受到從(cong) 事這份職業(ye) 的激情,同事們(men) 的幫扶讓他感受到現實的溫暖,方竹清、方筱然、陳玥等人的支持讓他意識到情感的可貴,他的病人也不斷給他正向反饋,讓他更加堅定從(cong) 事醫生職業(ye) 的信念。在這種相互給予、彼此成就中,周筱風解開了心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從(cong) 醫之路。

  《問心》體(ti) 現近年來醫療劇創製方麵的新趨勢,即寫(xie) 行業(ye) 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寫(xie) 情感越來越細膩、寫(xie) 人物越來越立體(ti) 、寫(xie) 現實越來越真切,讓我們(men) 看到創作者力爭(zheng) 在一個(ge) 觀眾(zhong) 越來越挑剔的題材領域實現講述故事與(yu) 講好故事雙重創新的努力。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問心》中塑造的醫生形象,不僅(jin) 距離搶救的一線很近,而且離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生也很近。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8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