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應用水平須構建良好數字學習生態
作者:楊昊傑(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教育係統持續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大力推動優(you) 質教育資源開發、普及共享和示範應用,在深化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在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應用上走在全國前列,充分彰顯了教育數字化服務支撐區域教育改革發展、助力教育公平的價(jia) 值作用。
當前,對標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實現教育現代化2035願景目標,我國中西部地區仍有短板和不足,在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平台工具使用、激勵評價(jia) 機製等方麵還相對薄弱,亟待改進。基於(yu) 此,要聚焦三項重點任務,以平台建設、資源開發、環境營造、評價(jia) 完備、組織構建、文化建設等為(wei) 基礎支撐,打造具有“開放性、適應性、柔韌性、永續性”的數字學習(xi) 生態體(ti) 係。
深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推進教育數字化,以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公平的基礎。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薄弱,會(hui) 影響教育數字化應用水平。對中西部地區來說,進一步完善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至關(guan) 重要。一要大力建好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智慧教育省級平台,造就各類優(you) 質教育教學資源集中高地,逐步實現與(yu) 國家平台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二要重點突破基礎設施方麵影響應用的“中梗阻”環節,超前謀劃、打通堵點,確保基礎設施能夠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利用平台資源教與(yu) 學成為(wei) 應用新常態。三要高標準建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依托強大物理空間支撐中西部地區信息空間、社會(hui) 空間等,達到網絡運維順暢化,實現穩定運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大力提升教育數字化應用質量和水平。在這個(ge) 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平台企業(ye) 發揮優(you) 勢,助力教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在技術層麵,輸出算力、AI大模型、低代碼等領先科技能力,助力科研、教學和校園數字化。在連接層麵,通過線上會(hui) 議、企業(ye) 微信等工具,連接學校、師生、家長等群體(ti) ,打造協同共育教育新模式。在生態層麵,鼓勵華為(wei) 、騰訊等科技企業(ye) 與(yu) 教育生態夥(huo) 伴攜手,共同打造教育繁榮生態。
創新平台使用培訓,提高平台的使用應用水平,更好發揮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有效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相對而言,中西部相較東(dong) 部地區存在對教育數字化認知匱乏、應用能力缺位、整合資源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些不僅(jin) 製約著教師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認可度和實踐力,也深刻影響著學生個(ge) 人的成長發展,可能會(hui) 加大“數字鴻溝”。因此,要麵向管理者、教師、學生創新平台使用培訓,第一,開展教育數字化應用幹部專(zhuan) 題培訓。誠然,教育管理者、學校校長是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實施者,要全麵加強管理者對於(yu)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設與(yu) 應用的認識,推動管理者把平台應用擺在更為(wei) 重要的位置。第二,組織教育數字化應用師資研修活動。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麵對教育數字化戰略機遇和挑戰,要不斷提高教師數字化素養(yang) ,增強其適應教育數字化倫(lun) 理規範、知識體(ti) 係、思維方式和技術操作等方麵新要求的能力水平。第三,實施教育數字化應用學生服務工程。學生是平台使用的終極目標,要健全常態化培訓,圍繞“學生易學”進行設計,讓學生的“需求”指引平台建設完善,把“應用為(wei) 王、服務至上”植根在學生心中。
優(you) 化激勵評價(jia) 機製,推進教育數字化平台建設、應用、管理、研究等各環節通暢。“無激勵、不評價(jia) ”,提升應用質量和水平要重視激勵的積極作用和評價(jia) 的保障作用。當前,一些地區一定程度存在“激勵意識不強、措施不實”“評價(jia) 目標簡單、方式單一”等問題,亟須做好相關(guan) 政策的優(you) 化組合。首先,研究製定教育數字化應用激勵評價(jia) 總體(ti) 方案。方案要覆蓋各級各類主體(ti) ,健全資源建設、場景應用、功能拓展、工具豐(feng) 富等全要素激勵和全過程評價(jia) ,發揮方案頂層設計的牽引指向作用,充分調動建設者、應用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積極性與(yu) 主動性。其次,委托第三方研究激勵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激勵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是推動激勵評價(jia) 機製落地的基礎和前提,要設立教育數字化激勵評價(jia) 重大項目,以係統性、發展性、區別性、可操作性為(wei) 設計原則,擴展激勵作用空間,增值評價(jia) 功能實效,實現指標體(ti) 係的科學化、動態化、區域化、實用化。再其次,健全多主體(ti) 參與(yu) 的激勵評價(jia) 聯席機製。健全覆蓋“橫向負責部門”“縱向係統層級”的多主體(ti) 參與(yu) 聯席機製,協同教育、宣傳(chuan) 、發改、財政、科技、民族等部門,合力推動教育數字化應用開新局、譜新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